编辑: lqwzrs 2018-07-15
吴鞠通温病三焦辨证思想和三焦分治探议 王剑发 德州学院德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山东 德州 253023) 摘要: 吴瑭根据温病在三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个病变, 创立了一种新的辨治温病的方法, 即三焦辨证.

概括性 的提出了三焦分治大法, 对温病的治疗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吴瑭 三焦辨证 三焦分治 温病条辨 中图分类号: R2221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3649 ( 2009) 06- 0045-

03 吴瑭, 字 鞠通, 江苏淮 阴人, 清代 著名 医家, 撰写 5温病条辨6 一书, 在/中焦篇0 指出: / 温病 自口鼻而入, 鼻气通于肺, 口气通于胃, 肺病逆传 则为心包.上 焦病不治, 则 传中焦胃与脾 也;

中焦 病不治, 即 传下焦肝与肾 也;

始上 焦, 终下 焦.

0 [1] 吴鞠 通把温 病发生与 传变的机 理概括在 / 始 上焦, 终下焦0 / 由上及下, ,,

须竖看0 的范围内, 从而 创立了一种新的辨治温病的方法, 即三焦辨证.又 按照 三焦所属 脏腑的特 点, 在 5温病 条辨# 治病法 论6中提出 / 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

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 非重不沉0 [ 1] , 总结出了温 病三焦分治大法, 充实了温病卫气营血辨治之不足, 为后世医家治疗温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1 三焦与三焦辨证 温病三焦辨证和

5 黄帝内经6 所说的三焦并非 一个概念.5内经6 中所言三焦系指上、中、下三个 部位而言, 是 将人体躯干所 属脏器分为上、中、下 三部分: 即横 膈以上的胸部 为上焦, 包括 心、肺两 脏;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为中焦, 内居脾胃;

脐以 下为下 焦, 包括 小肠、大肠、肝肾 和膀 胱等. 可见这是一个生理名词.而吴鞠通正是借用 5内经6 三焦部位说, 根据温病过程中的 病理变化, 结合三 焦所属脏腑各自的生理、病理特性, 把风温、湿温、 温疫、暑温、秋燥等诸 多不同性质的温病概括为不 同的上、中、下三焦病候, 这就说明: 吴瑭所创立 的上、中、下三焦病候是一 个病理名词, 三焦辨证 是对应温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2 三焦辨证的应用

211 上焦温病 上焦温病主要是手太阴肺和手厥阴 心包经的病变.温热邪 气经口鼻 及皮 毛侵犯 人体, 而口鼻皮毛皆通于肺, 又有 / 温邪上受, 首先犯肺, 逆传心包0 之说, 故上焦病症多以肺、心病为主见, 为温病的初期阶段, 病变较轻浅. 吴瑭提出了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邪 入心包、大头瘟, 手太阴暑温、两太阴暑 温、太阴 伏暑、太阴湿温、太阴秋燥等不同之证候.治疗时, 如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 用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但咳身 不甚热微渴者, 宜 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邪入心包 的舌蹇肢厥, 神昏 为特征者, 牛 黄丸、紫雪丹 主之;

太阴 暑温以发汗 后, 但头微胀, 目中不了了 为特征者, 以清络饮主 之;

兼有但咳无痰者, 清络饮加甘草、桔梗、甜杏 仁、麦冬、知母主之;

太阴伏暑以微 恶寒头痛、面 赤烦渴、无汗、脉濡 为特 征, 以 银翘 散 去牛 蒡子、 元参, 加杏仁、滑石 主之;

太阴 湿温 以 头痛 恶寒, 身重痛, 胸闷 不饥, 午后 身热 者, 以三仁汤 主之;

太阴湿温喘促者, 以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

太阴秋燥, 口干咳嗽、咽痛者, 以桑 杏汤或沙参麦 冬汤主之. 温病初期, 病变部位多在手太阴肺脏, 但 5温 病条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