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 2018-08-26 |
19 世纪宗教 哲学家缪勒来说 ,无限和秩序观点是人类宗教观念滋生的基础, 那么 ,对于希克来说 ,实在或终极实在则 构成了全部生活和所有宗教认知的基础 ,构成了信仰的源泉和秘密. 既然作为本质的终极实在不可言说 ,那么它又是如何构成宗教的基础并升华为各种信仰传统的至 上中心的呢? 希克指出, 人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实在的观念和知觉 ,其一是 心灵的观念图式和解 释性活动都进入人对实在的既属神又属人的所有意识之中 ;
其二是 , 不只具有一种造就人的方式 ,也 不只具有一种概念解释模式, 许多造就人的方式在主要的文化传统中早已形成 ,并使人类有能力和责任 通过明显不同的途径意识到实在者 [ 2] ( 第105 页). 通过二元论的人格主义的透镜, 人们把实在看成和 回应为人格的;
通过一元论透镜,人们把实在看成和回应为非人格的 . [ 2] ( 第99 页) 即是说 ,无论人格性 的神还是非人格性的绝对者都不过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投射, 是实体的普遍临在和特定的人的概念图式 以及相随的精神实践的共同产物.换言之,不论是闪族宗教的人格神或佛教与道教的非人格的存在( 如 空或道) , 均是各宗教传统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到的终极实在的不同样式 .因此 ,没有一个宗教传统可以 说它的真理是惟一的真, 而只能说是通向终极实在的一个可能的有限窗口 . 把终极实在作为全部宗教的基础, 至少具有如下三点意义. 第一 ,打破了每一种宗教传统尤其是基督教传统的自我中心的实体观 .各大宗教信仰中被视为绝 对的本体中心无论是位人格性的神还是非位人格性的绝对都只不过是与特定文化相关联并受其限制的 一种次终极实体 ,它虽然具有神秘而又神圣的性质 ,但它绝对不可能就是那不可言喻的具有无限属性的 终极实在本身.把每一宗教传统中所绝对化了的本体或至上中心, 视为反映不可言喻的终极实在的次 终极实体 ,这显然是一种认知方式的解构,它消解了思维方式上的绝对主义, 赋予每一宗教传统以一种 相对的价值合理性和文化上的生成性, 因而对于信众而言, 特定宗教的真, 只是一种相对的真 ,其合理性 只是其信念上的合理性. 第二 ,在基督宗教中引起了神学上的 哥白尼革命 ,即由信仰上以 地心说 方式表现出来的自我中 心转为信仰上以 日心说 方式表现出来的实体中心的革命性认知的改变, 就基督教而言 ,就是从恪守基 督中心的信条转向以终极实在为中心的信仰 .从认知上看 ,是否立足于终极实在,是否依据终极实在看 待人类宗教生活 ,反映出宗教视域中感性与理性的对立 .从信仰层面上看 ,是否转向以终极实在为中心 的信仰,显现为自我中心与非自我中心价值取向的分野 .信仰上的 地心说 ,如同天文学上的地心说一 样,恪守的是经验认知和时空范围的直接感性 ,奉行自我中心的价值导向 .信仰上的 日心说 , 建基于 作为宇宙之本体的终极实在, 坚信理性认知和宇宙本体的间接抽象, 必然趋向非自我中心的价值旨趣. 第三 ,以一多关系厘清了宗教的多样性及其关系.在宗教史上, 宗教是多样性的, 不同宗教之间具 有十分重大的差别, 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当代 ,随着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 不同人种的全球流动,宗教的 多样性和差异性已成为不同信仰的人群遭遇到的直接处境 .尤其是 ,在流动交汇着的不同信仰群体中, 宗教上的同质性和相似性与宗教差异性一样彰目且令人沉思.在这种态势下 ,建构终极实在这一本体 范式 ,把各种宗教统一在终极实在的基础上, 并把这些不同的宗教看成是反映终极实在的窗口, 看做是 对终极实在的多元彰显, 我们就易于从终极实在这个 一 观照到宗教的 多 ,又能从宗教的杂多和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