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2018-08-26

94 ・ 第26卷第6期 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V o l .

26 N o .

6 2007年12月JournalofJianghan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S c i e n c e s ) D e c .

2007 布 ,并指令照办, 还结合本省实际, 制订并颁发了一 些地方性法规.这些政策和法令在地方行政、军事 、 经济、刑事、治安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新的规定 ,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民主政治要求 .特别是 《应 行改革者十条 》, 都督府通电明令全省军政官员实 行 ,以消除 官民隔阂 .如规定 地方各事须组织 机关随时召集绅民协议 ,取决多数 ;

为官者 出门 不得乘舆 , 除疾病外 ,逐日须出办事 ,不得深居简 出 ;

地方办事各款, 须交由地方自治团体主管 ,仍 监督 ;

国家钱粮赋税 , 由官照常征收, 汇缴官银 号 ,由地方团体监督 ;

民事诉讼 ,不得令其跪讯 ;

抢劫财产, 残害生命者均秉请政府从严惩办 , 不得 生杀自由 ;

禁止差役需索, 违必重惩 等等 .但由 于当时的旧桂系是被动地 、 消极地试图以微小的、 局 部的政策调整来摆脱政治危机 ,选择的是尽量缩小 变革规模的道路 ,结果使广西的转型更充满曲折和 动荡, 造成广西社会转型进程的跌宕变化 . 其次,反映在经济结构上, 是社会经济演变的市 场化.鸦片战争后, 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 资本主义经济在城乡得 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从而彻底改变了广西旧有经 济结构 .随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扩大, 外国商品的 大量涌入,广西自然经济慢慢开始解体,主要表现在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虽然光绪二十三年 ( 1897年) 五月初五梧州关开关通商 ,但由于经济落 后、交通不便 、 农产品对外贸易极少和少数民族生活 习惯及传统观念对外来商品更具抵制性等原因 ,广 大农村特别是桂西北贫困地区的自然经济并未受到 太大的影响 .到了民国时期 ,随着广西对外贸易的 扩大, 特别是与自然经济解体息息相关的农产品对 外贸易的扩大, 广西自然经济才开始真正地解体 .

1912 ~ 1925年,梧州、龙州、南宁三关共进口货物

132486 千海 关两 .出 口货物 共111910 千海关 两.[1] 广西各地广泛种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经 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 如桐树、八角、花生 、 甘蔗 、 蓝靛、药材、 烟草等 ,许多农户家中养殖鸡鸭 、 猪牛等禽 畜 ,以供出口.而进口的货物中主要有棉货 、 煤油 、 汽油、面粉、剪口铁、 汽车、木梗火柴等 .在农业商品 化的发展过程中 ,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也被带动发 展起来 .在桂东南沿江平原一带, 形成了商品粮生 产基地 ,每年都有许多谷米出口省外.据民国时期 统计, 广西米粮由梧州输出者 , 年达四百万担以 上 . [ 2] 这些谷米大都先集中于各地墟市, 碾米业在 各地墟市应运而生 .另外,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的 大面积种植,也促进了榨糖业 、 榨油业等手工业的发 展.广西境内的手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之 后, 不但没有衰落, 反而出现了相对的繁荣.对一些 出口产品进行初级加工而形成了一些特殊手工业部 门, 如桐油、牛皮、八角、茴油、熟烟等商品必须进行 简单的处理或初级加工, 于是在各地墟镇上就出现 了一些手工业部门 ,如平南大乌墟便有牛皮厂、 黄烟 炮制厂等手工业作坊.桂东南、桂北和桂西北等区 域中出现了瓷器 、织布、造纸 、梳篦、打铁、竹编 、灯芯、纸扇、纸伞 、 制笔等手工业专业村,繁荣了城乡市 场,推动了本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洋货的大 量进口固然破坏了某些手工业部门( 如洋纱输入后 打击了纺纱业, 使一些地区的家庭纺纱业逐渐淘 汰) ,但一些商品的输入又刺激着某些行业的发展. 如洋纱大量进口就为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 的原料,手工业者纷纷购买洋纱织布,使广西织布业 历久不衰 ,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一度兴盛起来. 社会形态结构的变动还反映在思想文化结构 上, 逐渐完成了社会主体意识形态从传统儒家文化 到资产阶级文化的更替过程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