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 2018-09-06 |
从闽宁镇, 我们甚至能够清 晰地看到中国的发展. 樊前锋用书中的话讲述了书写这部作品的初衷. 两年间,樊前锋赴闽宁镇、西海固及福建,实地采访干部群众
300 多人, 透过福建和宁夏 共建的移民示范区,微观西海固百万移民的命运流转,用一个个文字把典型的人物故事书写成文. 《闽宁镇记事》 一书中, 始终 呼应闽宁镇与西海固的密切关联, 书中尾声部分讲述了西海固 变迁.正如书中所说: 闽宁镇发生着巨变,西海固发生着巨变, 整个国家发生着巨变……与 改革开放同步并行的脱贫攻坚, 是一场跨世纪的大战.40 年来家国, 群山青青, 河流变样, 大地 不再瘠薄. 樊前锋告诉记者, 闽宁镇不 仅让移民群众脱了贫,当地在基础教育、 文化承续、 民风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这既是实践的成就,也是治理的成就.书中的主人公,全部是来自闽宁镇的移民群众.他以移民主体的情感展开叙事,从移民群众的角度展现党的主张、 国家意志、 人民愿景的高度统一. 书中的典型人物, 今年
65 岁 的张桂花, 脱贫前的她根本不敢 不拄杖走路.如今, 她确实治好 了病,走起路来和正常人一样.四邻震惊,消息疯传: 跛瘸50 年的张桂花的病治好了. 邻居的小伙子不可思议: 姨娘, 迎面 看着像你,背后看着像你,走起路来根本不像你. 张桂花听完, 粲然一笑, 青春和欢乐回来了. 当谈到《闽宁镇记事》一书中这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时,作为西海固移民又是闽宁镇的建设者之一的王富荣笑着说, 这段内容不是编的,它确确实实就发生在闽宁镇,因为宁南地区潮湿,而到了闽宁镇,生活好了,再加上气候的原因,张桂花的腿疾自然就好了. 《闽 宁镇记事》正是用这些生动、 鲜活、 感人的故事, 从小处 着手,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 群众,写出了这个时代的大背景、 大格局、 大变迁. 小书本写出了大中国 享生活阅YUE XIANG SHENG HUO
07 2019年5月23日 星期四 编辑/美编 韩瑞利 校对 吴佳为宁夏非虚构文学创作树起一面旗帜 一碟菜里的主配君臣 让一个主旋律纪实文学好 看不容易, 但樊前锋做到了. 中 国评论家协会会员、 宁夏作协理 事、 宁夏杂文学会副会长闵生裕 评价该书时说, 这是宁夏非虚构 文学创作史上的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闵生裕说,在文字优美和揪心的悲情背后,是作者的专注与投入,作者的用心用力用功,是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文字. 宁夏大学副教授、 青年评论 家苏涛,作为这部作品最早的读者之一,他回忆道: 我见证了他书写这本书时的工作场景,往往是反复地在回忆采访对象的过程.他将媒体人和专业作家两种身份结合起来,使非虚构具有了文学性. 这部作 品从文学性,时代性及作者本人的态度包括移民工程,对待祖国的发展态度,属于不可多得的一部作品. 作为该书的策划统筹、 黄河 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李亚萍认为, 作者作为一个普通个体, 能够关注扶贫、 关注移民, 能站 在老百姓的角度, 与老百姓进行 对话、 以老百姓的角度来阐述, 这样的情怀令人感动. 宁夏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张九鹏认为该书为宁夏非虚构文学创作树起一面旗帜, 用温情的 文字反映了人类移民时代给予人类的生命尊严. 如实的反映, 如实的呈现, 这就是成功. 宁夏著名作家路 生说, 《闽宁镇记事》 写的不仅 是闽宁镇, 而是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