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 2018-10-26 |
0 3 ・ 印度婆罗门教和西方基督宗教的这种 宗教同构 亦有人种学上的某种渊源 , 因为创立婆罗门教的 是公元前
20 世纪中叶从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 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并征服了当地土著达罗毗荼 人的雅利安人 , 而雅利安人与西方 (欧洲)的白种 人同属于高加索人种 , 两者在语言上亦同属于印 欧语系 . 既然同种亦同语 , 那么其在在宗教上的 同构 夫复何怪哉 ? 要知道 , 任何宗教都要受到 其所产生于其中的种族(民族)和所使用的语言的 深刻影响 . 佛教虽然在印度是作为婆罗门教的反对派而 存在 , 但其思想 ――― 尤其是大乘佛教的思想 ――― 依 然还是充分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观念和术语 , 并在 后者的基础上有所引申 , 当然有时亦对后者作重 新诠释 , 比如就 听 而言 , 佛教也像婆罗门教一样 很是重视 , 你看 , 所有佛经皆以 如是我闻 开头 ① . 所谓 如是我闻 , 意思就是我听佛这样说的 , 它表 明了佛经的来源 , 即佛经乃是佛弟子回忆听佛所 说而记载 结集 ② 起来的 , 比如 , 就金刚经而言 , 听佛说法的有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 , 其中有 一个叫须菩提的 , 也就是后来成了佛的十大弟子 之一的被誉为 解空第一 的那个须菩提 , 在大众 中,即从座起 , 偏袒右肩 , 右膝着地 , 合掌恭敬而白 佛言 : '
希有世尊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 善付嘱诸菩 萨.世尊 , 善男子 、善女人 ,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 , 应云何住 ? 云何降服其心 ? '
佛言 : '
善哉 ! 善哉 ! 须菩提 ,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 善 付嘱诸菩萨 , 汝今谛听 ,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 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应如是住 , 如是降 伏其心 . '
'
唯然 , 世尊 ! 愿乐欲闻'
③ ――― 这是须 菩提代表大家向佛( 如来 和 世尊 都是佛的称 号)表了个愿意且乐于听佛说法的明确态度 , 正是 在这个态度的保证下 , 佛说了金刚经 . 在金刚 经中 , 佛谈了如何通过不著相而达到 空 并从而 降伏其心 的一套佛学道理 , 这套佛学道理 , 如果 长话短说 , 那么该经中的两 个 四句偈 便足以 概括 . 什么是 四句偈 呢? 四句偈 是印度佛经中一 个完整的最小的意义单位 . 印度佛经的文体原本都 是像诗歌一样的表现为句 、偈 、品 、经四层结构的偈 颂体 , 其中四句构成一偈 , 若干偈构成一品 , 若干品 构成一经 , 但是在佛经汉译的过程中 , 译经家们往往 为了最大限度地明确表意而在意译的基础上把浓缩 的偈颂体改成了平白的散文体 , 从而消解了偈颂体 这种形式 , 但有时也会保留一些重要的能够有效体 现经文主题的偈颂 , 如金刚经中就保留了两个 四 句偈 , 其中一个在该经的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 分 , 曰(以下简称 见如来偈 ) : 若以色见我 , 以音声求我 , 是人行邪道 , 不 能见如来 . 另一个在该经的最后一品 , 也就是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 曰(以下简称 有为法偈 ) : 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 , 如露亦如电 , 应 作如是观 . 我们读金刚经 , 发现经中有六处虽然措辞不完 全一样但含义基本相同地提到仅仅 受持四句偈 并 为他人说 就与受持整部金刚经并 为他人说 有 着同样的福德或功德 , 如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中说 : 须菩提 , 于意云何 ?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 七宝以用布施 , 是人所得福德 , 宁为多不 ? 须菩 提言 : 甚多 , 世尊 , 何以故 ? 是福德即非福德 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 若复有人 , 于此经中 受持 , 乃至四句偈等 , 为他人说 , 其福胜彼 . 又,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中说 : 须菩提 , 如恒河中所有沙数 , 如是沙等恒 河,于意云何 ? 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 须菩提 言: 甚多 , 世尊 ,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 , 何况其 沙? 须菩提 , 我今实言告汝 , 若有善男子 、 善女 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 , 以用 布施 , 得福多不 ? 须菩提言 : 甚多 , 世尊 ! 佛告 须菩提 : 若善男子 、 善女人 , 于此经中 , 乃至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