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 2018-10-26 |
同时 , 佛还向须菩提举例说明了 何谓 五眼 . (1)佛说 恒河中所有沙 是沙 , 系指佛 的肉眼而言 . 佛是人不是神 , 因而也像人一样有肉 眼.我们普通人看沙是沙 , 佛也肯定看沙是沙 , 而不 会说是面粉 . 如果佛把沙看成了面粉 , 那佛就不是 佛而是神经病了 . (2)佛知道世界不只是一个 , 而是 有 恒河沙数 ④ 那么多 , 这是就佛的天眼而言 . 我 们常听人说某某和尚修行境界很高 , 都 开天眼 了.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 开天眼 神秘化 , 认为可了不 ・
2 3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2 期①②③④其他四处分别是 :
1 . 复次 , 须菩提 ! 随说是经 , 乃至四句偈等 , 当知此处 , 一切世间 、天人 、 阿修罗 , 皆应供养 , 如佛塔庙 ,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 诵.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 ;
2 . 须菩提 ,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 若复有人 , 于此经中 , 乃至受 持四句偈等 , 为他人说 , 其福甚多 .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 ;
3 . 须菩提 ,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 , 如是等七宝聚 , 有人持用布 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 乃至四句偈等 , 受持 、为他人说 , 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 ,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第二十四品 福 智无比分 ) ;
4 . 须菩提 ,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 若有善男子 、 善女人发菩提心者 , 持于此经 , 乃至四句偈等 , 受持读诵 , 为 人演说 , 其福胜彼 .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 . 有人认为汉译金刚经中除了 见如来偈 和 有为法偈 , 还有第三个 四句偈 , 那就是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中所说的 凡所有相 , 皆是虚妄 ;
若见诸相非相 , 即见如来 , 我不持这样的观点 . 退一步讲 , 即使它是一个 四句偈 , 其含义也与 见如来偈 相同 . 表面上看来 , 金刚经的最后一句是 皆大欢喜 , 信受奉行 , 但是 , 深入该经经文 , 我们发现 , 佛在说完 有为法偈 的最后一句 应作如是观 后,紧接着便说 佛说是经已 , 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 、 比丘尼 、 优婆塞 、 优婆夷 … … 这说明金刚经至佛说 应作如是观 实际上便已结束 , 至 少其主体内容已经结束 . 恒河沙数 是个简便的说法 , 经文中实际所说的是 一恒河中所有沙 , 有如是沙等恒河 , 是诸恒河所有沙数 , 读起来有点绕口 , 意思是说 , 一 恒河沙数那么多条恒河里面的那个沙数 . 得啦 . 没什么了不得的 , 开天眼 的人就是见到或 知道的世界比常人多点而已 ① , 而且在佛教中 , 天眼 与下面要讲的法眼和慧眼相比 , 还是差得很远了 . 开天眼 根本不是佛教的终极目的 . (3) 尔所国土 中,所有众生 , 若干种心 , 如来悉知 , 这是指佛的法 眼而言 . 佛以法眼看众生 , 看到不同的众生有不同 的心 . 众生有什么样的心佛就相应地采取什么样的 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化 , 这叫观机逗教或因机 施教 , 如 贪欲多者 , 教观不净 ;
_恚多者 , 教修慈心 ;
愚痴多者 , 教观因缘 [3]35 . (4)佛不但能看到不同 的众生有不同的心 , 而且还知道 过去心不可得 , 现 在心不可得 , 未来心不可得 , 一切心皆是无常故 空 了不可得的 , 诸心皆为非心 , 因而千万不可执 著,这说的是佛的慧眼 . 慧眼看 空 的.(5)最后是 佛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