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头飞艇 | 2018-11-21 |
经济系统(A)和政治系统(G)构成体制,从事物质利益再生产,是确保行动的意外后果在功 能上相互契合的机制,是社会各单位之间相互依赖和交换所产生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社会融合的中观理论,也称族群模式,理论形态包括同化论和多元主义.其中同化论有克雷夫 科尔的熔炉论、帕克的循环论和戈登的同化过程理论.熔炉论的典型代表是芝加哥学派帕克及其合 作者和学生,他们较早对社会融合进行了系统的关注,1921年,帕克和博格斯给出了融合的概念: 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个群体逐渐形成对其他群体的记忆、情感和态度, 通过共享不同群体的经历和历史,各个群体最终融汇到共同的文化生活中 ,他们认为社会融合就 是将来自不同民族的少数族裔带入到美国主流社会的社会过程. 随后, 帕克在 《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中给出了一个更明晰的定义:社会融合是对一种或一类社会过程的命名,通过这种或这类的社会过 程,出身于少数族裔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最终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使文化整合的水平至少 能够维持国家的存在.循环论指出族群经过四个阶段的互动(相遇、竞争、适应和同化)最终达到 完全同化;
同化过程理论提出同化的七个维度:文化或行为同化、社会结构同化、婚姻同化(族际 通婚)、身份认同的同化(族群意识的认同)、意识中族群偏见的消除、族群间歧视行为的消除和 社会的同化.多元论则强调不同族群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以达到族群文化的多元共存.而Alba 和Nee(2005)把美国国际移民的社会融合定义为 种族差异的消减,以及由种族差异所导致 TEL: 010-64062702 FAX:010-84043576 E-MAIL: [email protected]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Beijing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Centre for Facilitators 的文化和社会差异的消减 . 族群理论 与 社会融合的实证研究 相互促进,实证研究为族群 理论提供实践材料,而族群理论则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族群模式指导下,社会融合的实证研 究关注了许多现实问题,如移民、贫困、社会分层和社会排斥等.在族群模式的指导下,实证研究 开发了系列融合测量的手段,如 社会距离 测量就是族群模式发展的结果.芝加哥学派继承了齐 美尔的社会距离概念,帕克指出,距离是存在于集团与个人之间的亲近程度,是一种可以测量表现 个人和一般社会关系的理解和亲密的程度和等级.美国社会学家鲍格达斯的社会距离量表更是为社 会融合测量奠定了基础.而戈登的社会融合七个维度更是社会学领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的衡量 民族关系的指标体系. 微观社会融合理论主要围绕社会心理建构 认同 和 接纳 展开.认同是个体对自我或群体 的认同,接纳是群体对个人的接纳.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回答 我是谁 ,辨 别自我身份和自我同一性,经历詹姆斯的 社会我 、库利的 镜中我 、埃里克森的认同理论、 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哈贝马斯的自我发展等阶段.主要观点有:自我需要社会群体来建构;
自 我认同源自于个人经历的反思性建构;
自我认同会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和自我的反思性活动而发生 变化.社会认同旨在解决 我们是谁 的问题,围绕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就个体如何积极融入群体、 整个社会应如何维护团结和凝聚力展开讨论.社会认同理论由塔吉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学生特 纳在80年代中晚期又提出了自我归类理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认同理论.接纳理论包括自我接纳、 同伴接纳和社会接纳.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相似,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或者对自我认同的强化和 肯定. 同伴接纳和社会接纳是接纳研究的重点. 同时, 在社会接纳的测量方面也发展了相应的量表, 如费伊的 接纳他人量表 和Bond 与Bunce 的 接纳量表 等.关于认同和接纳理论在社会融合 研究中的作用,黄匡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自我认同理论为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接纳理论奠 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