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头飞艇 2018-11-21

社会认同理论强调社会认同是社会融合的关 键,突出了个体在社会融合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个体的社会融合心理和能力是实现社会融合 的关键,同时,也为分析群体间社会融合与社会排斥提供了心理学动力机制视角;

接纳理论强调同 伴接纳对个体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强调群体或个体实施接纳的积极效用. 回顾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社会融合理论,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融合是基于移民与流动 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社会学概念,社会融合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多层次多环节相互影响 的过程. 在实证研究中,利用分类划分社会融合的维度及指标,并对社会融合程度进行测量是国内外社 会融合研究的主要方法.帕克和博格斯是最早对社会融合进行测量的学者,他们将融合过程和内容 系统区分为四种主要的互动:经济竞争、政治冲突、社会调节、文化融合.Landecker 将社会融合 分为文化融合、交流融合、功能融合和规范融合.戈登研究美国族群融合问题时,提出从七个层面 综合测量移民的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合: (1)文化或行为同化;

(2)社会结构相互渗入或融合;

(3) 族群间通婚;

(4)族群意识或身份认同;

(5)族群偏见消除;

(6)族群间经济、就业、教育等 领域歧视行为消除;

(7)公共事务融合. 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会融合测量维度的分类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和细致.高登纳斯特 和 李奇蒙 德在《移民适应的多元模型研究》(1974)中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提出了影响移民与迁入地适应 的七大类因素.客观因素有四个:(1)经济,包括行业、职业、收入、消费;

(2)文化,包括语 言学习,移民和接受地之间文化产品和文化象征性的互换(饮食习惯的转变到宗教或道德信念的转 变);

(3)社会,初级关系形成、正式组织参与度;

(4)政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获得和有效 执行、代表移民和少数群体特殊利益的组织形成.主观因素有三个:(1)自我意识的转变;

(2) TEL: 010-64062702 FAX:010-84043576 E-MAIL: [email protected]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Beijing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Centre for Facilitators 对接收地的态度和价值的接受与内化;

(3)对移民后生活的满意程度.杨格-塔斯 认为移民的社 会融入有三个维度构成:(1)结构性融入,涉及到移民少数族群在诸如教育、劳动力市场、收入 与住房等方面的境况;

(2)社会-文化性融入,主要体现为对于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与、与外群体进 行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以及按照东道国的行为模式进行行动的过程;

(3)政治-合法性融入,重要 指标是是否获得了与当地社会公民同等的政治合法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是否在身份、政治 待遇上给予同等对待. 恩泽格尔在 杨格-塔斯 的基础上提出了4个维度:(1)社会经济融入,主要是指移民在经济 就业、收入水平、职业流动、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性活动与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的改善;

(2) 政治性融入,涉及移民群体的合法政治身份(合法公民权)、移民的政治参与、移民的市民社会参 与;

(3)文化性融入(多元文化主义与同化主义之争),主要通过移民对流入地社会基本规则与 规范的态度、配偶的选择、语言能力、犯罪行为等指标进行测量;

(4)主体社会对移民的接纳或 拒斥, 包括移民个体或群体自身对于流入地社会的同化与适应、 东道国社会 (主体社会) 的态度 (对 移民群体是接纳还是拒斥态度). 国内社会融合测量主要集中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城市融合问题,这是推动国内社会融合理论及 融合测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早期农民工社会融合测量建立起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维度.随着研 究深入,指标体系维度也呈现多样化,如王桂新、罗恩立提出 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公共权益融 合、社会关系融合 四个维度,张文宏、雷开春提出 文化融合、心理融合、身份融合、经济融合 四个维度,杨菊华提出 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身份认同 四个维度,陆淑珍、魏万青 提出 身份融合、文化适应、社会交往、经济适应 四个维度,悦中山、李树茁等提出 文化融合、 社会经济融合、心理融合 三个维度,周皓提出 定居/经济融合、文化适应、社会适应/心理观念、 结构融合、身份认同 五个维度. 国内外社会融合测量取得了大量成果,有关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也比较成熟.然而,由于社 会融合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具有多个维度.不同背景下的社会融合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不同背 景、不同研究目的下的社会融合测量指标选择的侧重点也就自然各具差异. 但纵观社会融合理论与测量研究,我们发现,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结构(社会交往/社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