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 2019-05-24 |
二是, 经由潮汕地区权威教育机构传承的乾嘉考据学传统;
三是, 章太炎、 高燮、 黄节等革 命知识分子所倡导的 新国学 运动的影响.这三者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中, 潮州文化语境确能形 成某种文化层面的 集体无意识 , 在幼小心灵打下深深的文化烙印, 但在文化活动与学术研究的操作 层面上并无实质性的影响.饶锷早年接受乾嘉考据学的学术规范与操作细则, 在治学方法上与清末民 初的 新国学 运动基本上是高度一致的, 促使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国故整理与研究. 国学 成为他思考民族文化命运的起点, 更是其所有文化活动的指归.饶锷先生早年求学于上海 法政学堂, 学的是新学, 接触的也多是新派学人, 与以南社核心人物为主的激进的青年汉族知识分子交 往甚密, 更将高燮、 金天翮等视为平生知己, 因而他的研习重心向国学一途倾斜. ② 王振泽《饶宗颐先生 学术年历简编》 也说, 饶锷 毕业于上海政法学堂 , 青年时, 自觉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909 年, 当 陈去病、 柳亚子、 高旭等人在苏州创立文学团体― ― ―南社时, 他即积极响应 . [2] ( p3) 饶锷在接受他们的革 命思想的同时, 也全盘接受了他们的 国学 理念.众所周知, 章太炎、 高燮、 黄节等人既是追随孙中山 先生排满建国的革命家, 又是博览古今、 沟通中西的学问家, 致力于发掘 国粹 , 弘扬 国学 , 重建民族 精神.他们曾对 国学 的精义作过较系统的论说: 第一 , 新国学 的倡导是与民族存亡休戚相关的. 章太炎 《答张季鸾问政书》 说: 一, 中国今后应永远保存之国粹, 即是史书, 以民族主义所托在是;
二, 为36第4期闵定庆 论饶锷国学方法论意识的自觉 ① ② 关于近世潮州 新国学 群体的个案研究, 参见拙文 《 〈潮州诗萃〉 选政初探》 ( 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5 期)、《〈潮州 诗萃〉 选政三题》 ( 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 年第
2 期)、《〈花外集笺注〉 与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建构》 ( 刊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5 期)、《石铭吾 〈慵石室诗钞〉 宋调风神探赜》 ( 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年第
3 期) 及《 古雅 : 饶锷先生的文化心态与审美取 向》 ( 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13 年第
1 期) 等. 饶宗颐述, 胡晓明、 李瑞明整理 《饶宗颐学述 》 : 父亲曾是上海法政大学学生, 也是南社的成员, 他的友人高吹万、 金天翮等, 也 是南社中人. (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1页) 救亡计, 应政府与人民各自任之, 而皆以提倡民族主义之精神为要;
三, 中国文化无本宜舍弃者, 但用之 则有缓急耳, 今日宜格外阐扬者, 曰以儒兼侠 . 《 〈制言〉 发刊宣言》 说: 今国学所以不振者三: 一曰毗 陵之学反对古文传记也, 二曰南海康氏之徒以史书为账簿也, 三曰新学之徒以一切旧籍为不足观也.有 是三者, 祸几于秦皇焚书矣! 以振兴国学为己任, 并引 国故民纪, 绝于余手, 是则余之罪也 自警. [3] ( p144) 高燮则大声疾呼 , 国学 乃立国之本 , 国而无学, 国将立亡.学鲜真知, 学又奚益 , 同时指 出, 国学是具体可感的 , 国学莫先于儒术, 而儒术之真莫备乎孔学 , 孔学之真 在于五伦相提并举, 一皆无所偏倚 , 崇尚真知 , 多与西哲之言相合 . [4] ( p14) 第二, 重估与整合 国故 范畴, 如章太炎《书》 说 夷六艺于古史 、 邓实 《古学复兴论》 言 孔子之学固国学, 而诸子之学亦国学也 , 这就将经学、 子学、 史学、 文学、 小学等学科全部纳入 国故学 的范畴, 进而在此基础上展开学术史批评 , 正虚妄, 审 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