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摇摆白勺白芍 | 2019-06-05 |
小时读者热线: /0--11 责任编辑: 姚冬梅 视觉设计: 戚黎明 阅读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 满襟" . !"#$ 年%月&' 日,关向应在 延安病逝. 噩耗传来, 身在前线的贺 龙放声大哭, 并在 《晋绥日报》 上发 表 《哭向应》 , 表达了哀悼之情. 在追悼会上,中共中央充分肯 定和高度评价了关向应革命的一 生, 毛泽东题词: "忠心耿耿, 为党为 国, 向应同志不死." 中共中央在讣 告中称其为"中国共产党最好的领 导者之一" . 贺龙, 人称 "贺胡子" , 为人坦 诚, 性格刚烈, 爱憎分明, 脾气有些 大. 能够与 "贺胡子" 处得来、 处得好 的人不一般, 不是神人, 也是能人. 关向应生前是大连乃至东北籍中最 高级别的中共干部,历任共青团中 央书记、 红二方面军政委、 八路军一 二师政委,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 当选为中央委员、 政治局候补委员, 六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为政治局委 员.中共 "七大" 上, 被选为中央委 员.虽然他从 !"() 年离开大连, 再 也没有回去过一次, 但生前死后, 他 与大连的情缘从未中断, 向应街道、 向应小学、 向应广场、 关向应纪念馆 等星罗棋布,大连人都为家乡出了 个关向应而自豪! 一 关向应的家在大连市金州区 大关家屯 (今金州新区向应街道) , 坐北向南, 硬山式草房三间, 碎石 头垒就墙壁.西屋土坑上摆着一张 小炕桌, 桌上放着一盏油灯, 是他 少年生活、 学习的地方.东屋是他 的居室, 室内狭小, 光线黯淡, 唯一 的豪华用品,就是一座老式座钟. 东窗前, 老槐树下面, 有一盘石磨, 磨牙已磨得粗钝, 看来是老祖先留 下来的传家宝. 关向应是满族. 而清朝时, 满族 拥有许多特权, 其中, 男孩一出生, 政府每月就发给 ( 两银子, 一年 () 两, 足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当时的人 们把这一俸禄称为"铁杆庄稼" , 意 思就是旱涝保收, 一辈子有吃有穿. 关向应是 '"*( 年"月'* 日生, 那 个时候, 清廷还在苟延残喘, 因为政 治腐败, 官吏无能, 军队内战内行、 外战外行, 割地赔款, 已经无力按时 发放津贴,再厚的家底也经受不住 坐吃山空.满族也和其他兄弟民族 一样, 底层家庭经济拮据, 吃了上顿 没下顿. 据同村知情人介绍, 关向应 的故居是按照原先样式重建的, 青 少年时代, 他的家比现在还要残破. 可以说,他的家与周围的乡亲们相 比, 只算差不算好. 生儿为喜, 所以, 关向应学名关 致祥, 小名就叫喜麟子. 关向应上有慈祥的奶奶,下有 三个弟弟、 一个妹妹. 父亲原来是一 个织布匠,肩上承担着一家八口人 的生活, 劳累可想而知.忙时, 他就 扛着织布机外出,帮人家织布;
闲时, 他就在自家的几亩薄田里干活. 由于日本人打赢了日俄战争,大连 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商品 倾销大连. 日本布是机器制造, 成本 低、 质量好、 价格便宜, 城乡热销, 中 国土布难以匹敌,大连地区农村的 织布业很快就破产了.他的父亲因 此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面朝黄土 背朝天,辛勤劳作难糊口.关向应 '* 岁那年,父母送他上了私塾, 本 想让他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 字就行了.可是, 他天资聪慧, 成绩 优异, 读书之余, 还不耽误帮助家里 放猪赶羊.所以, 父母忍饥挨饿, 一 路供养, 上了私塾之后, 又上了亮甲 店第二蒙学堂、 普兰店公学堂, 成为 全屯有名的读书人. '"(( 年+月, 关向应从大连伏 见台公学堂商业科毕业. 不久, 就进 了泰东日报社印刷厂, 在账房做事, 认识的人渐渐增多, 眼界渐渐打开. 业余时间, 他常去中华三一学校, 请 石三一老师补习文化. 当时, 共产党 员李震瀛与陈为人一道来大连考察 工人运动, 认识了 《泰东日报》 记者 刘躬,刘 躬邀请他俩参观了妻 子石三一创办的三一学校,进而认 识了关向应. "他们给关向应的帮助 和教育, 也是先由生活环境、 家庭景 况、 职业前途, 渐进到社会现象而时 事政局.关向应对当时的中国政治 局面和社会现象是很有感慨的" . 李 震瀛曾对后来担任过中共大连党特 支第一任书记的杨志云说: "是同志 不是同志见面一谈话就能看出来, 如关致祥一见面谈话就认为他可以 成为我们的同志."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 '"() 年, 关向应已经 (( 周岁.那个时候, 男的', 岁成家是普遍现象, 而满族男 子成家会更早一些. 因为, 满族有个 风俗,就是喜欢娶年龄大的女子做 儿媳妇. 道理也很简单, 婆家娶进了 大姑娘, 既可以多一个劳动力, 还可 以早日生儿育女,早日享受清廷的 "铁杆庄稼" . 所以, 父母开始四下托 人, 在同村给喜麟子找了个对象, 多 次催他回乡结婚. 而关向应胸怀鸿鹄之志,渴望 纵横天下,岂愿意年纪轻轻就受家 室拖累.'"&) 年+月, 李震瀛再次 到大连活动,吸收关向应加入团组 织.关向应成为大连历史上第一批 共青团员. 不久,关向应就随李震瀛远走 高飞, 去了上海.在 《忆兄长向应》 中,妹妹关运兰说: "父亲在乡下给 他找了媳妇, 结果他逃婚了. 父亲骂 他……向应离家那天,父亲生气没 有送他,妈妈领着我哭着送到三幢 碑. 他对母亲说: '我走后你别想我, 就是想也不要乱想, 我不会死的, 也 不会做什么丢人的事.父母把我养 大, 供我念书, 我一定会叫你们过上 好日子的.' 他弯下身亲了亲我, 又 对妈妈说: '妹妹长大了找婆家, 可 别找有钱人家, 因为咱家穷, 到了人 家要受气的, 要找一户劳动人家.' 向应兄走的时候是 ) 月.他走了以 后, 再也没有回来." 二 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关向应就 像一块上好生铁, 百炼成钢. '"+& 年'月&- 日,关向应从 上海中央特科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 地中心―― ―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咀, 担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军委分 会主席和红三军政委,开始与贺龙 交往. 当时,湘鄂西根据地革命形势 异常严峻.分局书记夏曦非法取消 了红三军的军师两级指挥机关, 将 部队编为 - 个团,名义上是由军委 分会直接领导,实际上是他一人说 了算. 红三军军长贺龙受到了排斥. 夏曦还想以送他去苏联学习的名 义, 调虎离山, 赶走贺龙.他领导的 "肃反" 运动持续屠杀几个月, 洪湖 县区干部几乎杀光,有的连队前后 杀了 '* 多个连长, 被以 "莫须有" 罪 名杀害者多达几千人. 到达湘鄂西之后,经过深入 地调查研究,关向应公开表态: "贺龙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军事 家, 曾经参加领导过南昌起义, 为 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党是相信 他的." '"++ 年'月, 中央分局在毛坝 召开扩大会议, 夏曦提出解散党、 团 组织 "创造新红军" 的主张, 并坚持 要继续 "肃反" .与会者纷纷表示反 对.贺龙说: "解散党, 我不同意, 我 在旧军队时就想参加党,到南昌暴 动后才加入.我只晓得红军是党领 导的, 要解散党我坚决反对." 但是 夏曦不顾贺龙、 关向应等人的反对, 滥用自己手中的最后决定权,解散 了党、 团组织和省苏维埃.从此, 红 三军中仅有夏曦、 贺龙、 关向应 + 名 党员.到了年底,红三军在南征北 战、东拼西杀中损失惨重,仅存 +*** 多人. 关向应, 从满族底层 走出来的革命家 余音 关向应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