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9-07-01

P a t h o g e n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中图分类号: R

2 2

6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7 2

0 2 .

2 0

1 8 .

0 8 .

0 0

7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 人们愈发认识到重大、 难治 性疾病存在着多因素的、 复杂的致病过程.针对此 类疾病, 从传统风、 火、 痰、 淤、 虚等病因病机出发辨 证论治, 已取得了一定疗效, 但如何进一步提高, 是 当今形势对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提出的新问题.目前, 以清开灵注射液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清热解毒功 效的中药口服或注射液, 用于临床治疗重大疾病突 发、 突变和进展期, 难治性疾病迁延恶化等不同阶 段, 取得较好疗效.王永炎院士针对中风病急性期 突发突变过程率先提出了 毒损脑络 的理论观点, 随后近

3 0年来, 内生火热之毒( 火毒) 致病之说涵盖 病种越来越多, 病种涉及学科范围不断扩大, 引起了 愈发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 何为内生火毒 生理状态下, 人体脏腑各有所司, 气血津液渗灌 濡养, 若逢脏腑功能紊乱, 体内气血失衡、 运行失常 之病理状态, 则风从内起, 热由内生, 水聚成痰, 血滞 成瘀, 风、 热、 痰、 瘀等诸邪相互作用, 蕴结不解而化 火成毒. 热 火 毒 三者异名同类, 热盛为火, 火为 热极, 聚火为毒, 渐进渐强.中医学术以取类比象的 传统思维方法认识他们的致病特征, 从而辨证论治. 《 素问・至真要大论》 病机

1 9条中属 火热 致病的 条文数量、 证候种类皆多于其他类病机, 首创 火热 致病理论并赋予其显要地位. 热邪致病, 具有急、 烈、 炎、 上之性, 火为热极, 故 性较之更甚, 如清・《 温热经纬》 云: 火之为病, 其 害甚大, 土遇之而焦, 金遇之而熔, 木遇之而焚, 水不 能胜则涸.故《 易》 曰: '

燥万物者, 莫嫫乎火'

. 火炽盛而聚, 则成毒.《 辞源》 言 毒 为 苦恶 ・

5 4

8 1 ・ 世界中医药

2 0

1 8年 8月第

1 3卷第 8期 有害之物, 伤害;

痛;

凶狠;

猛烈, 强烈 , 可见毒之于 机体, 在火性基础上, 更为损害之物、 败坏之象.诸 邪内生, 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酿化胶结, 从 热从火化生成毒,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内生火毒一旦形成, 除具有毒邪致病酷烈暴戾之性, 突出特点是造成机体形质败坏, 成为当今重大疾病 临床突发突变、 进展加重, 难治性疾病迁延恶化、 病 情难治难愈和难以逆转的主要原因和关键环节.

2 火毒的认识过程 《 黄帝内经太素・十二水》 中首见 火毒 一词: 火毒入身, 诸骨枯槁, 经脉溃脓, 名为恶火之病.火 无善恶, 火壮伤多, 故名恶火也 , 以 入身 后表现, 提示火毒致病酷烈之性.东汉・张仲景《 伤寒论・ 失音不语》 : 火热薰灼心肺, 所以神昏, 即中风、 喉喑、 舌喑, 亦不外乎此也……此热毒郁发, 表里上下 不通也 , 说明火热毒成是中风之因.隋・巢元方 《 诸病源候论》 : 风气相搏, 变成热毒 , 宋・《 圣济 总录・诸丹毒》 : 热毒气暴发于皮肤间, 不得外泄, 则蓄热为丹毒 , 指出邪气内蕴, 化热成毒之机制. 宋・《 咽喉脉证通论》 确言喉癌 因食膏粱炙厚味 过多, 热毒积郁心脾二经, 蒸于喉 .金・刘完素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创 六气皆从火化 理论: 六 气之中, 火热占二, 余风、 湿、 燥、 寒诸气经传变皆能 化热生火.元・朱丹溪《 丹溪心法・消渴》 : 酒面 无节, 酷嗜炙……于是炎火上熏, 脏腑生热 , 明・ 赵献可《 医贯》 : 论噎膈丹溪谓之得七情六淫, 遂有 火热炎上之化 , 清・喻嘉言《 寓意草》 : 内因者,........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