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2019-07-01
渤海上京城出土金属及冶炼遗物科技分析 李辰元 李延祥 赵哲夫 〔作者简介〕 李辰元,男,1986 年生,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3 级博士研究生;

李延祥,男,

1962 年生,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邮编 100083;

赵哲夫,男,1961 年生,黑 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邮编 150008.

〔关键词〕渤海国 上京城 冶金考古 铜器 铁器 〔内容提要〕通过使用便携式荧光光谱分析仪( p - XRF) 、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 SEM - EDS) 等对渤 海上京城宫城、 匠造址、 东廊、 御花园出土的铁质遗物、 有色金属遗物以及冶炼废弃遗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 对渤海上京城所进行的金属冶炼工业流程进行推演, 同时试图通过遗物本身对渤海国冶金生产技术及商贸 流通提供部分佐证. 〔中图分类号〕 K871.

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0483( 2018)

02 -

0045 -

09 渤海上京城自

20 世纪初被学者发现以来, 一直作为东北地区唐渤海时期考古研究的重要 对象.作为效仿唐王朝五京建制的五座重要聚 落,至今为止中京、上京城和东京城的遗址在 学界具有较为普遍的共识①,且皆位于我国国 境之内.上京城两度作为渤海国首都,自天宝 末年 (

755 年) 文王大钦茂自中京迁都以来, 历时

169 年,仅在贞元时期短暂迁都于东京. 从渤海国

15 世共

229 年的兴衰史来看,上京城 的建设史可以作为整个渤海国历史的集中体现, 针对其遗址本身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也有众 多学者钻研百余年之久②,可见其所具有的巨 大研究价值及潜力.金属的生产在渤海国整个 的社会运转中,除了有丰富的铁器作为其工农 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军事装备外③,贵金属、 铜等有色金属的生产也是其工业生产和贸易交 流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渤海国的地理位置作为 中原王朝与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的文化科技传 播桥梁,其冶金与金属加工技术的演进流变对 整个中原金属技术传播有着关键性的转承作 用⑤.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已经针对金属遗 物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及初步的分析检测⑥,特 别是最近发现的精美金属遗物更是吸引了更多 的学者关注渤海时期的金属生产⑦.虽然通过 传统考古学能够在形制和风格上一定程度地区 分金属遗物的种属,但如果要探讨渤海国与周 边各势力的商贸往来⑧ 以及墓葬之中金属遗物 的确切来源⑨ 等问题,抑或是通过金属遗物等 信息推演动态的历史情境,还需要通过诸如合 金元素溯源⑩ 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结 合其他类型的遗址遗物,形成对矿冶考古研究 的全面理解 ,从而复原整个古代冶金生产产 业链.本文试图通过渤海上京城出土的一批冶 炼生产加工废料,如炉渣、炉壁、坩埚碎片等, 结合出土金属遗物的科学分析,为深入研究提 供一个切入点和基础研究数据.同时尝试与临 江六道沟及汪清的同时期铜冶炼遗址建立联系, 形成对渤海国金属制品生产加工的更为立体的 认知.

一、样品提取检测 本次测试样品由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提供 发掘品

75 件,分别来源于上京宫城、东廊、匠 造址和御花园

4 处遗址,主要包括金箔、鎏金 铜饰件、铜器、铁器以及坩埚、炉渣等冶炼遗 ・

5 4 ・ DOI:10.16422/j.cnki.1001-0483.2018.02.007 物,基本覆盖了唐渤海时期这一地区所使用的 常见金属遗物遗存.测试除在取样现场对表面 腐蚀较轻的器物进行无损的手持式 X 射线荧光 ( p - XRF) 检测外,还针对破碎、残损的器物 进行了部分有损取样,并对坩埚、炉渣等生产 生活废弃物遗存进行了筛选和破碎取样. 本次检测获得 p - XRF 数据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