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 2019-07-01 |
8 4 ・ 厚的锈蚀层,通过表面的微痕已经无法进行准 确判断,但根据传统工艺的加工方法进行推测, 很可能也是采用砺石等表面坚硬且较为细腻的 材料进行打磨并使用细沙和柔性材料进行抛光 处理的. 在匠造址出土的金属样品中有几件较为轻 薄的饰件由于本身机械强度较差部分破碎,使 得取样时能够获得部分碎片进行更为深入的观 察和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残破的鎏金 泡饰 ( 图版八,1) ,其凸起外表面能够清晰观 察到鎏金或镀金层的残留,凹陷的内侧则没有 发现金的残留,通过 p - XRF 的无损检测发现 其外表面金元素的赋存质量百分比在 10% 左右,且含有 12% 的锡元素,没有其他合金元素 被检测到.背面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为含锡量 10% 左右的二元青铜合金.在电镜图片中 ( 图五) 可以观察到样品的厚度大约为
300 微米, 其基体部分的晶胞边缘有轻微的腐蚀存在,但 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能谱数据与 XRF 数据有较 好的一致性,为约含 8% 锡元素的二元锡青铜 合金和约 1% 的硫元素.其外表面附有一层极 薄贵金属层,整体观察发现金属层最薄处仅有
2 微米左右,最厚的位置有
5 微米左右,平均 厚度约
3 微米,仅在极少的位置存在缺失,这 与笔者观察所发现的斑驳表面有一定出入,样 品的金属层外侧还有一层较厚的氧化层,因此 斑驳的表面应是由于锈蚀物的覆盖遮挡.通过 能谱的分析发现这一极薄的金属层是由金和微 量的汞混合而成的,其汞质量组分在 6% 以下. 根据过往的研究,汞在鎏金的过程中通过加热 是无法完全去除的,残留的汞可以作为判定鎏 金工艺的重要参考 ,且其汞残留量和鎏金层 厚度也符合中国古代鎏金工艺的技术特点 . 这件器物经过鎏金工艺处理,且鎏金层厚度纤 薄均匀代表了其具有较为高超的工艺水平.进 一步观察金相 ( 图六) ,可以清晰地看到含少 量锡元素的 α 固溶体再结晶晶粒和孪晶,器物 应经过热锻等机械加工,这一特征在古代小型 青铜饰件中较为常见.配合偏光显微观察,可 以看到器物上下表面的腐蚀情况差异较大,具 有鎏金层的外侧锈蚀较薄且修饰层主要呈棕黄 色,仅在最外侧呈绿色,而另一侧的腐蚀层较 厚且大部分为绿色矿化的锈蚀产物,说明鎏金层 很好地保护了器物的外表面,减缓了劣化进程. 在东廊出土的做工精致但已经破碎或断裂 的铜钉样品,则显示出了不同的技术面貌.取 样针对样品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切割,从而对 其整体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对金相 观察发现其纵切面晶粒和夹杂物形变量都较大, 应为冷加工而成.结合电镜及能谱数据可知 XRF 检测中的金元素同样仅存在于表层,基体 检测结果一致,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