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 2019-07-01 |
(五)财政支出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 市场性、公共性和引导性原则,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并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性、经 营性领域投入,财政支出继续向经济困难地区、行业和群体倾斜,建立并完善 以人为本 的公共财 政支出体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满足人们的公共产品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公共财政阳光,是我国财政支持体系发展的基本方 向.而目前,虽然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对全省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扶贫、教育等方面带来了新 的发展机遇,但由于青海省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加之历史欠账较多,在推进 三江源 综合治理,加快生态移民的背景下,全面协调可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任务十分艰巨. 首先,民族地区 三农 问题仍较突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缓慢,贫困人口多,占 农牧民总人口的2 /3.其次,由于历史原因青海省民族地区人口素质不高,加之长期以来民族地区教 育、卫生事业投入持续严重不足,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第三,青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 且仍呈恶化趋势,因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农牧民返贫现象仍在继续.第四,生态移民 搬迁到新址后由于不习惯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出现了 返乡回流 的现象.这些都给建立适合青 海民族地区实际的财政支出体系提出了挑战.
二、优化青海省民族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考
(一)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资金再分配的制度,一般是 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预算补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客观存在的财政能力的差 异和事权划分为基础、以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也是我国1994年财政 分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这一制度以来,对缓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财力的纵向不平衡 和各地政府间财力的横向不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青海省财政用于六个民族自治州的优抚和社 会福利救济的支出从2001年的3,111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 24亿元,七年累计达到8. 74亿元,年均增 长28%.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增大,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能力差异较大.像青海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缓慢财源少,入不敷出,由于公共服务的成本较高,财政困难仍然比较突出,甚至出现机关 运转困难现象.因此继续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意义重大.
(二)基于青海省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题,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科学发展观为民族地区经济持 续发展指明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农牧民在尽快脱贫致富 思想的驱使下,只是靠对周边地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获取些许的眼前利益,这一做法使本来就很脆 弱的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目前要扼制此现状,仅靠宣传、做思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有效 利用国家要以转移支付的手段向民族地区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组织实施具备发展潜力的项目走上产 业化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选择一些投资小、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强的民族轻工业,如民族手工艺品和少 数民族特需品.逐步形成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和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