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 2019-07-01 |
2 2 ℃以下, 才算真正 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 虽各地气候有差别, 但此时 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 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
3 日.尤其是中国南 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季节 渐去了, 气温更酷热, 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 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 长夏 .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 虽有 秋老虎 的余威, 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气温的日 较差逐渐明显, 往往是白天很热, 而夜晚却比较 凉爽.
一、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 神志安宁, 心情舒畅, 切忌悲 忧伤感, 即使遇到伤感的事, 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以避肃杀之气, 同时还应收敛神气, 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 应开始 早卧早 起, 与鸡俱兴 ,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 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 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 暑热未尽, 虽有凉风时至, 但 天气变化无常, 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 一天有四季, 十里不同 天 的情况. 因而着衣不宜太多, 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 应能力, 易受凉感冒.
三、 饮食调养: 《素问 ・ 脏气法时论》 说: 肺主秋……肺收敛,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补之, 辛泻之. 可见酸味收敛肺气, 辛味发散 泻肺, 秋天宜收不宜散, 所以要尽量少吃葱、 姜等辛味之品, 适当 多食酸味果蔬. 秋时肺金当令, 肺金太旺则克肝木, 故 《金匮要略》 又有 秋不食肺 之说. 秋季燥气当令, 易伤津液, 故饮食应以滋阴 润肺为宜. 《饮膳正要》 说: 秋气燥, 宜食麻以润其燥, 禁寒饮. 更 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 以滋阴润燥者.总之, 秋季时节, 可适当 食用芝麻、 糯米、 粳米、 蜂蜜、 枇杷、 菠萝、 乳品等柔润食物, 以益胃 生津.
四、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 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 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这里给大家介 绍一种秋季养生功, 即 《道臧 ・ 玉轴经》 所载 秋季吐纳健身法 , 具 体做法: 清晨洗漱后, 于室内闭目静坐, 先叩齿
3 6 次, 再用舌在口 中搅动, 待口里液满, 漱练几遍, 分三次咽下, 并意送至丹田, 稍停 片刻, 缓缓做腹式深呼吸. 吸气时, 舌舔上腭, 用鼻吸气, 用意送至 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 呼气时要默念哂字, 但不要出声. 如此反复
3 0 次.秋季坚持此功, 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 气温通常较高, 空 气湿度也较大.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 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 利湿、 健脾, 不妨多吃一点绿豆、 扁豆、 薏米等, 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 从小便排出, 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其次, 调理脾胃还要因人而 异.具体而言, 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第一, 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 食欲不振、 肢体倦怠乏力、 时有腹泻、 面色萎黄, 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 点健脾和胃的食物, 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如茯苓饼、 芡实、 山药、 豇豆、 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食粥能和胃、 补脾、 润燥, 因此, 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 疗效更佳. 第二, 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 油腻之品的朋友, 日久易 化热生火, 积热于肠胃, 表现为胃中灼热、 喜食冷饮、 口臭、 便秘 等. 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 适度多摄入些苦 瓜、 黄瓜、 冬瓜、 苦菜、 苦丁茶等, 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第三, 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 胃中常有积滞宿 食, 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 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 胃, 不妨适量吃点山楂、 白萝卜等消食、 健脾、 和胃的食物. 症状严 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 香砂养胃丸等. 除了阳虚体质者外, 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 如羊 肉、 狗肉、 人参、 鹿茸、 肉桂、 附片等, 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立秋气候 各地立秋习俗大比拼 立秋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