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 2019-07-02 |
讨论问题时, 描述要客观、表达要准确,不可添 油加醋,不提倡用华丽的词汇哗众 取宠.在这里我耳闻目睹科学研究 者所具有的很多优良素质.在物理 所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所见所闻, 潜移默化,受益匪浅,这就是我后 来不断送学生到物理所联合培养的 主要原因.在这里我参与了陆老师 领导下的颗粒物质振动分离实验和 验证粮仓效应实验,离开物理所之 前,陆老师与我讨论了回贵州大学 开展颗粒物质研究的方案.回到学 校后,在第一个国家基金项目经费 的基础上,2001 年我们启动了颗粒 物质实验研究,经过
2 年多的研究 积累,2004 年 颗粒物质界面摩擦 性质的研究 项目又获得了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有了主持
2 项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贵州 省科技厅对我们的科研项目也给予 了很大的资助. 我们开展的研究内容不断拓 展,除了电磁流变液、颗粒物质以 外,2003 年我招收了
2 位有医学本 科背景的硕士研究生,物理学和医 学交叉,开展了红细胞变形性研究 和细胞膜物理研究.这些工作得到 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 钟灿院士、刘寄星研究员、北京大 学医学院文宗耀教授、复旦大学周 鲁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严杰教 授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研究队伍 从最初的单枪匹马扩大到拥有多位 本系教师和研究生的研究团队,2006 年物理系软凝聚态物理实验室 应运而生.我从
1998 年得到第
1 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到现在,共 计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主持并完 成20余项贵州省科技厅、贵阳市科 技局和贵州大学基金项目,发表学 术论文一百余篇,获得多项贵州省 科技进步奖励和享受国务院政府津 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多项荣 誉,培养了
6 位博士和
22 名硕士研 究生,其中
4 位博士留在软凝聚态 物理实验室继续从事软物质物理研 究.贵州大学软物质研究团队的工 作,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同和好评,
2012 年我们承办了 全国软物质与 生命物质学术会议 ,我被会议学术 委员会推举为会议执行主席.
2002 年我担任贵州大学物理系 主任,2004 年任理学院副院长,一 直到2013年60周岁卸任行政职务的
11 年时间里,我主持了物理学科的 建设和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 下,贵州大学物理学科在省内高校迅 速崛起,成为教学科研的龙头学科. 为此我荣幸地获得了中国物理学会 2010―2011年度谢希德物理奖 . 花甲之年忆往昔峥嵘岁月,一 路走来,颇为不易.我们这一代人 经历了一些磨难,但也教会了我们 如何在困境中迎难而上,努力拼 搏,到达理想的彼岸.我感恩这一 路上所有帮助和支持鼓励我的人 们,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对我们的资助,感谢所有参与科研 工作的同事和学生,感谢家人对我 的理解与支持! 只要你想做,总有一扇门为你 打开. 这句发自我内心的人生感 悟,与正在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同 行者共勉! ・ ・ 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