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 2019-07-02 |
遇难'
吧! 当晚,戚家军官兵饱餐一顿 遇难 后,一声炮响,个个奋勇杀 入敌阵,成功地冲出了倭寇的包 围.后来, 遇难 因谐音就演 变成 芋艿 了. 大荆红花芋 邱国鹰 民间谚语是人民大众丰富实 践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源于 直接感知的民间集体口头创作, 言简意赅,精确传神,哲理性 强, 是人类文明宝库闪亮的珠 宝.洞头列岛的住民, 以海洋捕 捞为主要职业, 他们熟悉大海, 熟 悉渔船, 熟悉鱼虾.在长期的渔 业生产实践中, 创作了许多与海 洋有关却又能推及洞察复杂纷繁 事物的谚语, 在渔区广为口传, 积 蓄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洞头渔区的谚语中,以船为 喻的谚语很多. 船沉一载,不 沉一舱 , 一载 指整只船,用 渔船船员在危难时的休戚相关, 来说明在一个团体中,同舟共济 的重要性.渔业生产是高危险作 业,需要整船人高度统一协调合 作,才能夺取生产丰收,才能战 胜恶风险浪.那种存在船有危情 我独逃生的侥幸心理的人,不但 为道德所不容,在实际上的可能 性也极少. 所以这又衍生出 船上不可 敲,家内不可吵 , 行哪条船, 爱哪条船走 ,这既是宝贵的经 验教训,也是最起码的准则.在 渔船上,渔民们最看不惯的是 双脚踏双船 ,相似谚语还有 脚踩两只船,人心不安定 .因 为在实际生产中,一个人脚踩两 条船最为危险:海浪是动的,渔 船是晃的,时间稍长,两船会自 然分开,险情便出现了.渔村人 从这种切身体验,推及到立身处 世,既是对立场不坚定投机行为 的不屑,也是对犹豫不决优柔寡 断者的规劝. 过去年代的渔船没有动力装 置,除了人力摇橹划桨,便是靠 船帆,借风力来推进.行船时遇 到顺风当然好, 一帆风顺 ;
若 遇逆风就麻烦了,要靠船老大掌 舵扬帆的技巧,于是便有了 一 时风驶一时船 的谚语,用风帆 与行船的关系来说明从实际出发 的重要性,不遵循自然规律蛮 干,是要碰钉子的.在海上,最 令人揪心的是 破船碰着顶头 风 ,破漏船在逆风中行驶,渔 区人常用这句话形容人在逆境中 又碰到烦心事,雪上加霜的境 遇. 还有两条有关船的谚语,在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条是 船到滩头水路开 ,这与内河地 区流传的 船到桥间自会直 的 意思一样,都说明遇到困难甚至 身处绝境,不要灰心丧气,坦然 面对,积极争取,终会雾散云开 见日出.还有一条谚语是 船小 好掉头 .渔民们用这句谚语阐 明一个哲理:看似弱小的事物也 能起到大的作用. 大海航行靠舵手 ,行船 打渔靠船老大.闽南语把船老大 叫做 代公 ,在洞头渔区,有 关船老大的谚语也不少. 没好 代公,磨死伙计 ,是渔民对没 有本事船老大的怨言.确实,船 老大驶船撒网的本领差,胡乱指 挥,那船上的小伙计会备受折 磨.现在推而广之,也常用来形 容一个团体一个企业,领头人不 行,下面的人受苦受累还干不成 事. 不会驶船嫌港窄 ,说的是 船老大没本事,不从自身找原 因,倒埋怨起渔港太狭小,是对 那些不从主观上寻根源,一味推 客观因素的人的辛辣讽刺. 三 个讨海大,港内把船驶翻落 , 讨海 是闽南话打渔的意思, 讨海大 即打渔的船老大,说 的是出主意的人太多,各行其 是,反把事情办砸了的道理. 还有一句关于船老大的谚语 颇具哲理,叫做 聋耳代公,哑 巴掌斧 . 掌斧 为闽南方言对 船上炊事员的称呼,过去船上烧 饭菜用木柴,需用斧头劈开,炊 事员是掌斧头干粗活的.船上人 多,口味不一,常对炊事员发脾 气,这个说太淡,那个嫌太咸. 炊事员呢?不反驳不辩解,就像 哑巴一样.而船老大,指挥船员 们干这干那,难免有分配不当决 定出错的时候.对船员们的牢骚 怨言,船老大只装没听见,不争 吵不动怒.这样一来,反而使情 绪缓和了,把矛盾解决了. 在渔区的谚语中,用鱼虾作 比的,也很准确生动. 勤读有 书,勤讨有鱼 ,说的是凡事要 勤奋,绝不能 一日讨海,三日 晒网 . 允山上猪,不允海内 鱼 ,教人们要量力而行,许诺 给人山上的猪容易,给海里的鱼 就难,不能高估自身能力,不要 讲大话. 黄花鱼靠嘴唇 ,在渔 民眼中,黄鱼凭着金光闪闪的鱼 唇才有了昂贵的售价,但它作为 鱼,真本领却比别的鱼都差,所 以渔村人用这句谚语讽刺有的人 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只空说不 实干. 虾虮也会作涌 , 虾虮 是比虾子还小的海生物, 涌 即波浪.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