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 2019-07-04 |
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 编辑
邮箱: h x g @ x mw b . c o m. c n 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B
3 2
0 1
4 年7月13日星期日 / 飞机上 飞过酷热的沙漠, 从黎 巴嫩开始,从空中看下去, 褐色大地上还有一条浅蓝 色的河流, 然后, 就是沙漠的颜色了.傍晚时分空中彩 霞纷飞, 条条都是斜着往上, 飘来一万米高空, 想来都 是五十摄氏度的沙漠上蒸发上来的热力.在阿布扎比 上空开始下降, 第一次听到机舱里有微轻的男人诵经 声, 那是在吟诵 《可兰经》 . 想到的一点往事任溶溶闲下无事, 学点韩文字母, 找本韩 文入门书看看, 忽然发现, 韩文星期一 到星期日的叫法是: 月曜日、 火曜日、 水 曜日、 木曜日、 金曜日、 土曜日、 日曜日. 日文也是这样的.我一下子想起, 这种 叫法我小时候在广州也学过.有没有用 过就记不得了.反正后来就说星 期几或礼拜几.这在当时也是新 鲜玩意儿, 不知是谁创造的. 我又想到,在我小时候, 也 就是八十多年前, 为了和 他 有 所分, 出现了 她 和 (它) 字, 也就配合了英文的 ./, 0./, 12, 这 几个字今天都读 23,可那时候不 然, 他 仍读 23, 她 却要读
41 (大 概是以这字代表 伊 ) , 它 ( ) 读25, 我们小学生是不能读错的. 但口语到底没法这样改,这种读 法也终于作废了. 其实我们现在用惯了的标点符号, 也是在此之前不久定下来的.我小时候 读的石印章回小说, 包括 《西游记》 《水 浒传》 , 全都不分什么句号逗号, 有个点 点点断就行了.古书更是什么点点也没 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引进了西洋不少 有用的东西,标点符号就是其中之一, 是个新鲜玩意儿, 许多古典小说特地注 明用上新式标点. 就说文言和白话吧, 白话好像终于取文言而代 之了,其实文言依旧在社 会中流行.我读小学时期 在广州, 写信给在上海的父母, 都用文言, 开头总是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 者 , 结尾则是 敬请福安 男叩 禀 .天天读的报纸新闻稿用的全 是半文半白的文体.全部用上白 话, 记得还是解放后的事. 我们现在汉语拼音用拉丁字 母, 国际化, 很方便. 可我小时候用 的是注音符号. 当时有识之士也想 到用拼音来认识难认的方块汉字, 于是发明了注音符号. , 我小时候看的 《儿童世界》 杂志上, 每个汉字旁边都注上音. 有 一次国语比赛,我全靠这些注音符 号才准确地拼出国语, 获得冠军.如今中 国台湾给汉字注音,仍旧使用注音符号. 我们的前辈想到用注音符号注音,帮助 小朋友认字和学国语, 的确很有功劳, 但 后来改用拉丁字母注音, 就更先进了. 我今年九十一, 感到我这一辈子过 得很有意思, 前面几十年正处在变革时 期, 我亲历其境, 太好玩了! 廖公请我吃烤鸭万伯翱-$%+ 年春节,我下放河南当知青 一年半了. 我这个刚入团不久的共青团 员,到了农场就和农工们一样埋头苦 干.当时的中央大员、 负责港澳台和华 侨工作的廖承志伯伯向他常接触的周 恩来总理报告了此事.正巧 -$%) 年总 理受中央委托给当年的首都大学生、 出 国留学生和高中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 作报告. 总理就当场特别表扬了主持会 议的我父亲万里送子下乡这件事. 因此 不久 《中国青年报》 《人民日报》 《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 《河南日报》 等主流媒体的 记者都纷纷到农场和我 同吃同住同劳 动 时考查和采访了我, 这些媒体就开 始着力宣扬, 使我成了全国上山下乡的 知青先进典型人物 了. 我下乡的第一年春节, 父母复 信说: 虽然我们都想看到艰苦劳动的你,但你下去才 半年就回家不好, 容易动摇. 应像坚守交通岗位的警察 同志, 坚守炼钢高炉的工人同志, 像保卫祖国荒岛高原 的伟大战士一样, 在自己岗位上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才真正有意义! 阅过父亲的亲笔信后, 我决心不动摇 在农村过了第一个春节―― ―慰问军烈属、为贫下中农 写春联、 和留守职工一起联欢等.后来又遇到 文革 , 大批知青和老干部下乡,因此我竟一口气在这块黄土 地上干了整整十个春秋的艰苦农活, 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