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2019-07-04

5 个,即仅将混凝土分为

5 层,这往往不能 满足分析精度的要求.建议至少使用

9 个截面积分点. *Beam Section, elset=Pier, material=UCONCRETE02, section=RECT 300., 300. 0.,0.,-1.

9 *Transverse shear stiffness 1.0e16, 1.0e16, SCF *rebar, element=beam, material=USTEEL02-235, name=rebar1 Pier, 201, 107,

107 *rebar, element=beam, material=USTEEL02-235, name=rebar2 Pier,201,-107,107 *rebar, element=beam, material=USTEEL02-235, name=rebar3 Pier,201,107,-107 *rebar, element=beam, material=USTEEL02-235, name=rebar4 Pier,201,-107,-107 选择本模型提供的.obj 文件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5 在同一模型中可以使用不同自定义钢筋与混凝土模型, 也可以采用同一种自定义钢筋或 混凝土模型定义不同等级的钢筋或者混凝土.如在图

6 所示的 Material Manager 中,用USteel02 模型定义了屈服强度分别为 235MPa 和335MPa 的两种钢筋,用UConcrete02 模型 定义了轴压强度分别为 30MPa 和60MPa 的两种混凝土. 只要材料名的前几个字母与

第三节 中定义的材料名相同即可完成调用,材料名的后半部分可以随意定义. 图6在一个模型中使用不同的自定义材料 3. 结果输出 自定义材料结果的输入通过状态变量实现. 如果想得到弹性应变以外的输出, 用户需要 在Step 模块中定义对状态变量(SDV)的输出,如图

7 所示,或者在.inp 文件中直接添加对 SDV 的输出,如下所示.另外,ABAQUS 目前不支持梁单元中*rebar 定义的钢筋的任何输 出.各材料模型中状态变量的物理意义详见

第三节. *Element Output, directions=YES E, S, SDV, SE, SF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6 图7输出状态变量 SDV 选择输出 SDV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7

三、材料模型 PQ-Fiber v1.6 提供的材料滞回模型的基本信息如下: 材料名 材料参数 状态变量 描述 USteel01

3 2 随动硬化双线型弹塑性模型 USteel02

4 11 带有承载力退化特性的最大点指向型双线性模型 USteel03

3 7 最大点指向型双线性模型 USteel04

4 2 拉压不等强的随动硬化双线性弹塑性模型 UConcrete01

5 5 不考虑抗拉强度的混凝土模型 UConcrete02

8 6 考虑抗拉强度的混凝土模型 ULRB

6 /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水平恢复力模型 UGAP

4 / 具有初始间隙的双线型弹塑性模型 UTRILIN

6 12 基于武田模型的三线型模型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8 材料名 USteel01 材料参数 props(1) 弹性模量,E0 props(2) 屈服强度,fy props(3) 屈服后刚度系数,α,等于屈服后刚度与弹性模量之比. 状态变量 SDV(1) 塑性应变 SDV(2) Back stress 详细描述 即如下图所示的随动硬化弹塑性单轴本构.材料参数包括屈服强度 fy、弹性模 量E0 和屈服后刚度系数α.该模型可用于近似模拟往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比较饱 满的钢构件(如防屈曲支撑等)的力学行为.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9 材料名 USteel02 材料参数(括号内为建议取值) props(1) 弹性模量,E0 (实测值或 200GPa) props(2) 初始屈服强度,fy1 (实测值) props(3) 屈服后刚度系数,α,等于屈服后刚度与弹性模量之比(0.001) props(4) 极限塑性变形率,εf/(fy1/E0). (其中εf = 0.15λv/λN) 状态变量 SDV(1) 历史最大拉应变(拉为正) SDV(2) 历史最大压应变(压为负) SDV(3) 开始向受拉侧卸载时的应变 SDV(4) 开始向受拉侧卸载时的应力 SDV(5) 开始向受压侧卸载时的应变 SDV(6) 开始向受压侧卸载时的应力 SDV(7) 加卸载控制变量 SDV(8) 有效累积滞回耗能 Eeff SDV(9) 前半个加载循环的滞回耗能 SDV(10) 受拉侧强度退化系数 SDV(11) 受压侧强度退化系数 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滞回型为,本模型在 Clough (1966)提出最大 点指向型双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修改: (1)如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