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9-07-04 |
1 所示,在反向再加载时,并不立即指向历史最大点(εmax,fmax) ,而 是先按卸载刚度加载至历史最大点对应的应力的 0.2 倍,即0.2fmax,再指向历史最 大点. fy fy E0 E0 E0 A B C D fcmax 0.2fcmax 0.2ftmax 图1反向再卸载规则 (2)采用式(1)和式(2)定义的强度退化模型考虑累积损伤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构 件的受弯承载力退化(曲哲 等,2009) ,如图 2.图中 fyi 表示第 i 个加载循环的屈 服强度,正负号分别表示正向或反向加载.式(2)定义的有效累积滞回耗能 Eeff 将最 大响应和滞回耗能两个物理量结合在一起,反映了这样的客观规律,即:在累积滞 回耗能相等的情况下,较小位移幅值下的承载力退化程度小于较大位移幅值下的承 载力退化程度(刘伯权 等,1998) .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10 ( ) eff, y y1 y1 y1 f
1 0.3
3 1 i i E f f f f ε α ? ? = ? ≥ ? ? ? ? ? ? ? (1)
2 eff, f i i i E E ε ε ? ? ? ? ? ? = ?? ? ? ? ? ? ? ? ∑ (2) 式中,Eeff,i 为加载至第 i 个循环时的有效累积滞回耗能;
Ei 为第 i 个循环的滞回 耗能;
α为屈服后刚度系数(图1) ;
εi 为第 i 个循环所达到的最大应变;
εf 为钢筋混 凝土构件在单调加载下达到破坏时的受拉钢筋应变.其影响因素较多,曲哲 等(2009)根据数值模拟的经验,建议取εf=0.15λv/λN,其中λv=ρvfyv/fc 为构件的配箍特 征值, ρv 是体积配箍率, fyv 是箍筋的屈服强度, fc 是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λN=N/(fcA) 是构件轴压比,小于 0.1 时取 0.1,N 为构件承受的轴压力,A 为构件截面积. 图2强度退化规则 (3)为考虑构件的失效,在双线型骨架线的基础上引入图
3 所示的下降段,当 应变超过失效应变εf 之后,骨架线以 0.5E0 的刚度下降,直到丧失全部强度.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钢筋屈服强度的退化以及骨架线的下降并非钢筋本身的劣 化, 而是反映了钢筋-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和混凝土保护层剥落等引起的综合退化效 果. 图3骨架线的下降段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11 材料名 USteel03 材料参数 props(1) 弹性模量,E0 props(2) 屈服强度,fy props(3) 屈服后刚度系数,α,等于屈服后刚度与弹性模量之比. 状态变量 SDV(1) 历史最大拉应变(拉为正) SDV(2) 历史最大压应变(压为负) SDV(3) 开始向受拉侧卸载时的应变 SDV(4) 开始向受拉侧卸载时的应力 SDV(5) 开始向受压侧卸载时的应变 SDV(6) 开始向受压侧卸载时的应力 SDV(7) 加卸载控制变量 详细描述 该模型为 Clough (1966)提出的带有再加载刚度退化的双线性滞回模型,如下图 所示.该本构在反向再加载时指向在该方向加载历史上所经历的最大应变点(如A点) ,如果该方向从未屈服,则指向屈服点(如B点) .该本构可用于模拟受弯钢构 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普通钢筋和钢骨等.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12 材料名 USteel04 材料参数 props(1) 弹性模量,E0 props(2) 受拉时的屈服强度,fyt props(3) 受压时的屈服强度,fyc props(4) 屈服后刚度系数,α,等于屈服后刚度与弹性模量之比. 状态变量 SDV(1) 塑性应变 SDV(2) Back stress 详细描述 在USteel01 的基础上,为受压侧赋予与受拉侧不同的更小的屈服强度 fyc,可以 近似地模拟普通钢支撑受压时因屈曲而导致的承载力丧失.注意,这种做法是非常 粗糙的. PQ-Fiber 使用手册 v1.6
13 材料名 UConcrete01 材料参数 props(1) 轴心受压强度,fc0 props(2) 峰值压应变,即达到轴心受压强度时的应变,εc0 props(3) 极限受压强度,εu props(4) 极限压应变,fu props(5) 截面钢筋屈服的临界应变,定义为混凝土受拉边缘的应变. 状态变量 SDV(1) 初始化变量,无实际意义 SDV(2) 历史最大压应变 SDV(3) 受压侧残余应变,即卸载至应力为零时的压应变 SDV(4) 卸载/再加载刚度 SDV(5) 截面屈服标志 详细描述 本模型与 OpenSEES 中的 Concrete01 模型相同(McKenna, 1997) .材料滞回行 为受以下规则控制: (1) 拉应力始终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