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7-04

1978 年7月,全部征集来的方案都在 汉口集中展出,我院那位高工的方案颇为 引人注目(大概那张大透视图也起了一定 作用),特别受到主管此项工作的市领导 的青睐,因此入围呼声很高,顺利通过了 第一次评选. 高工的方案初选入围,大大鼓舞了我 院的士气.为了扩大优势,院里决定专门 成立一个黄鹤楼方案设计小组,集中兵力 攻关.小组由

4 人组成,我也就成了

4 人 之一.指定我的任务是:

一、继续为高工 画透视图;

二、在高工原方案的基础上再 做一个 补充方案 ,以供比较备选. 我就是这样不由自主地来到重建黄鹤 楼的设计中,而且以后再也没有离开. 应该说,我们当时都是按照省委的指 示在做设计,怎样使新的黄鹤楼体现 社 会主义时代特色 成为我们最大的难题. 大家都认为 社会主义黄鹤楼 应该与传 统的古代黄鹤楼有所区别,除了建筑体量 加高加大以外,在建筑形式上必须有所创 新,常用的手法就是对古典的形式进行简 化或者在传统中适当加入一些符号式的现 代元素,这就是建筑界通常说的 社会主 义新风格 . 高工的方案就是这样做的,我的 补 充方案 也是这样做的.具体来说, 补 充方案 除了对原方案的体量、比例作了 一些调整以外,最大的 贡献 就是在楼 身增添了雨篷式的 水平挑檐 ,用来代 替古建筑传统的 层层飞檐 .

159 经过武汉市第二次筛选, 补充方案 和其他方案一起被送往外地征询专家意见. 结果, 补充方案 居然得到了包括杨廷 宝先生在内的国内著名专家的好评,认为: 南方特点较浓,形式有所创新 .最后, 经过设计院内部、武汉市和湖北省逐级评 选, 补充方案 被选为 推荐方案 , 准备向国家建委推荐上报. 就这样,我从 客串 开始,逐渐唱 起了主角.不过得知方案中选的消息,我 却是喜忧参半,因为我对自己的方案并没 有信心.我清楚,这个方案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无法让人识别它是 黄鹤楼 ;

二是 建筑语言 古今杂陈 ,形式不统一,不 伦不类.如果真要按这个方案实施,是要 遭后人唾骂的. 不料时隔半个月,就在我内心纠结的 时候,又传来省里的 新精神 :省长认 为该方案的 民族风格不浓 ,主张采用 传统的 层层飞檐 .省里要求再做一个 新方案以资比较,并要求新方案务必在一 个月之内完成. 得知这个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因为 过去我只是对别人的方案进行修改与加工, 现在我可以重新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黄鹤 楼了. 最令我高兴的是,终于弄明白省里要 求的所谓 社会主义时代特点 ,与建筑 界说的 社会主义新风格 完全是两码事. 前者不要求、甚至反感 建筑语言 的所 谓 创新 ,他们理想的 社会主义黄鹤 楼 ,仍然是一个采用传统古建形式的黄 鹤楼,只是比古代黄鹤楼更高大、更雄伟 而已.实际上,这就是人们后来所说的 仿 古建筑 ,只是仿古建筑的名称当时还没 有正式出现. 在建筑风格问题明确之后,建筑形象 的认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让公众 识别、认同新建的楼阁就是黄鹤楼,办法 只有一个,那就是选择老百姓熟悉的历史 原型作为建筑创作的基础,由此创造出来 的新形象,由于包含原型的基因和特质, 老百姓是完全能够识别和接受的. 建筑界最熟悉的当然是宋代界画《黄 鹤楼》图中的形象,但是武汉广大民众不 熟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