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 2019-07-04 |
康德则认为作为理性绝对命令的 道德律 最为神圣, 主张依照 道德律 行 动是所有人的应尽义务. 从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来看, 孔子并未否定现实宗教信仰, 而是主张宗教为道德服务;
康德 则坚决主张化宗教为道德, 认为一切现实性宗教都应当走向理性的道德宗教. 对孔子与康德宗教思想的比较, 将 有益于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社会作用, 促使宗教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孔子;
康德;
宗教;
道德 [中图分类号]0(!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1# )#$# $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年/月第$1 卷第1期0*123 4,352+6378 (9:3.)6);
:8 -,<
=)>
3-. =>
32,>
2) 2345, '
#/ ?).@$1 A)B1 宗教的道德化: 孔子与康德宗教思想之比较 (湖北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 第期时期, 鬼神观念普遍存在, 孔子也深受其影响. 与孔子明确肯定鬼神的存在不同, 康德并不认为上帝是客观存在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者在 宗教信仰对象上的不同态度. 由于所处时代背景不同, 孔子重视祭祀之礼, 将鬼神作为人格神来加以崇 拜;
但是康德所处的时代已经是科学技术开始盛行、 迷信逐渐消失的时代, 康德否定作为人格神的上帝 的存在. 非常强调理性的康德无法从现实经验的层面上证明上帝的存在, 因此他将上帝视为一种合乎理 性的假设 (悬设) , 并将上帝视为 德福一致 的保障. 康德之所以把上帝作为德福一致的保障, 是因为在 他看来人类并非纯粹的、 摒弃了物质欲望的理性存在者, 而是 有限的 理性存在者, 如果没有上帝的信 仰支撑, 人们很难践行道德律. 为了论证 德福一致 的可能性, 康德 合乎理性地 认为, 有一个全知全善 全能的存在者 (并可以在来世给予人们精确的、 与德性相匹配的幸福) , 这就是上帝. 但和孔子不同, 康德 始终认为上帝只是悬设而非实有: 这种确信不是逻辑上的确定性, 而是道德上的确定性, 而且由于它是 基于 (道德意向的) 主观根据, 所以我甚至不能说: 上帝存在等等, 这是在道德上确定的;
而只能说: 我是 在道德上确信的. 对上帝的看法体现了康德的理性态度: 逻辑上不确定 , 即无法从严谨的理性推 理的角度 (客观普遍性) 证明上帝的存在, 换言之, 在科学的、 知识论的层面上, 康德否认上帝存有;
道德 上确定 意味着这仅仅是一种主观的、 非普遍性的认识, 即只能说 我 在 道德上 相信上帝应当存在 (因 为只有上帝才能实现德福一致) . 为了保证有德者必有幸福 (因为 善有善报 在纯粹逻辑的推理上无法 证实, 且在现实生活中与此相反的例子比比皆是) , 所以要悬设有一个终极信仰对象 (上帝) 存在, 从而保 证不仅在这一世, 而且在来世 (灵魂不朽在这里作为另外一个 悬设 也被赋予了信仰内涵) 获得应享的 福报. 这样康德就用一种类似宗教信仰的方式给道德提供了信仰支撑. 从对待信仰对象的态度上来说, 孔子对待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强调了人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康 德则主张人们在单纯理性限度内接受上帝, 高扬了人的善良意志. 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 《论语 ・ 雍也》 中, 孔子说: 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对于怎么样做才算是有智慧? 孔子的回答是尽力做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 敬畏鬼神但要远离它们. 为什么要敬鬼神而远之? 这可以分 为两个层次来理解, 首先是对鬼神的 敬 , 然后是对鬼神的 远 . 敬 意味着承认鬼神的存在, 对于包括 祭祀之礼在内的行为要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