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9-07-04 |
56 网路的助燃之风 最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网路媒体的运作,才能较全面理解酸民全球化的现象.网路世界 正是助燃之风,把酸性的火苗吹成森林大火. 第一,网路看似通往全世界,其实也有可能只是你自己.网路几乎是新世代得到信息的最重 要媒介,有了网路就等於有了全世界.但网路世界也可能只是我们的同温层,因为我们倾向和相 似的人沟通,我们加的朋友、我们按的赞、读的文章,基本上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东西.光是网路 这种媒介,就自动过滤掉那些不善於使用网路者的声音了.所以,不知不觉地,我们屏蔽掉许多 不同的看法而不自知,阅读更加单一化.舆论,只不过就是一群人、在某时某地的看法(甚至只 是情绪) ,不见得就是最全面的公共意见.我们必须清楚,网路舆论的洗版不代表全世界,常常也 伴随著「沉默的螺旋」的现象当媒体产生某种主流意见时,迅速造成关注,成为压倒性的声 音,非主流的意见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不愿发声,选择了沉默. 第二,网路并非一个最适合沟通的场所.古尼姆(Wael Ghonim)曾经透过脸书成功发动了 解放广场(Tahrir Square)革命.尽管二一一年初的那场革命,推翻当权近三十年的穆巴拉克 (Hosni Mubarak) ,却无法产生稳定的民主,政权暴力反而比穆巴拉克在位时更变本加厉.古尼姆 对於社交媒体是否能够沟通,抱持著怀疑.他指出: 「我们没能建立起共识,而且政治斗争导致了 严重的两极分化.」他还指出: 「社交媒体『只会放大』这种两极分化,因为它让错误信息、谣言 和仇恨言论的传播,让同类声音的聚集变得更加容易.这完全是一种有毒的环境.我的网络世界 变成了充斥著煽动文字、谎言和仇恨言论的战场.」他语重心长地说: 「今天,我们的社交媒体体 验被设计为利於传播而不是参与,利於张贴而不是讨论,利於浅薄的观点而不是深度的讨论.我 们认为自己是来这里对著他人说教,而不是与他人对话.」7 网路上常常出现的懒人包,的确很快帮助我们进入状况,但是代价是把一个复杂的实况过度 简化,而且群众愤怒的压力也逼使我们在仓促之下作出结论.太阳花学运也两年了,到现在我还 找不到「完全反对」或是「完全赞成」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理由,让我可以义无反顾地站 在某个立场,或许这也反应了我犹疑的性格.但也有可能是,两方都有其道理,也或多或少有一 些盲点. 我在想,这些社会议题不过只是复杂人生的延伸.人生岂不是充满了矛盾和吊诡,充满了许 多无奈的抉择.我们如何能百分百确定,我选这个科系就能保证前途?我的男女友就是值得一辈 子相守的对象?如果人生都这麽困难,和几百万人相关的社会议题,岂不是更困难?我是谁,有 什麽把握能确定自己一定站在正确的一方? 最后,脸书其实没有脸.古尼姆提醒我们: 「网路上的讨论很容易降格为愤怒暴民的发泄…… 就好像我们忘记了屏幕背后是活生生的人,而不只是一张头像.」在虚拟世界中,因为没有「见 面三分情」 、没有人与人相处的「温度」 ,我们很容易也把持反对意见的人,化约成为笨蛋、傻瓜.既然不是真正的人,当然不需要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当然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 纵横 天地 大学信仰不跳针
2016 /
9、10 月号
57 说出酸言酸语.把人当人看,起来容易,却没有想像的容易,尤其当我们在愤怒情绪中,是多 麽需要一个替罪的羔羊!知名的媒体人柴静,感叹新闻关心的只是「事件」 ,而不是「新闻中的 人」 ,她在《看见》一书里头说,本来「关心人」应该是常识,但是: 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 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 己也熟视无睹. 面对来势汹汹的酸民进击,每个人都得战战兢兢,但我们也并非只能坐以待毙,毕竟十字架 上之爱化解了嫉妒和苦毒的酸性,也拆毁了人愤怒和对立隔断的墙,使我们必须更乐於学习解构 自己的偏见,在网路十倍速的世界更多学习去聆异己. 天性偏酸 喜欢用碱性肥皂洗手的哥留 ? 附注 1. 〈面对酸民 小灯泡母:做自己〉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403/37143589/, 2016/06/30. 2. 华勒斯, 《圣经信息系列但以理书》 (校园书房出版社,1981) ,页119. 3. 巴刻, 〈传道书的喜乐〉 ,出自於《校园》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