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头飞艇 | 2019-07-04 |
20 世纪的发展,有形的力量黯然失色,特别是过去 强调步兵的作战方式,小国未必只能任人摆布、甚或束手就擒.换句话说, 国家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考量工业能力、地理位置、以及内部生存 的能力,尤其是小国的无形力量(intangible power),包括对於美好生活的 坚持、以及预期并掌握良机的能力,可以弥补军事力量的不足
7 . 传统上,国际关系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大国研究,而且汗牛充栋(Kassimeris, 2009: 87),对於小国的关照相对较少
8 .战后,学术界开始 对於小国感到兴趣
9 ,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独立、 并且被同意加入联合国
10 ;
在1950 年代末期,学者开始好奇这些小国的国 力以及影响力
11 ,特别是不结盟运动在
1960 年代出现后,一些夹在美国与 苏联之间的小国尝试著左右逢源,相关研究在
1970 年代达到高潮
12 ;
在冷 战结束以后,对於小国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个案研究与经验的比较
13 (Keohane, 1969: 291;
Amstrup, 1976: 163-65;
Neumann &
Gst?hl, 2004: 7-13;
Carlsnaes, 2007: 9-11;
Kassimeris, 2009: 85-87).
7 值得讨论的是,核子武器的发明,是否让所有非核国家沦为小国、是否因此完全失去招 架之力?Rothstein(1968: 19)不以为然,毕竟,大国在对小国发动核武攻击之前,势 必考量内部的弱点、以及对手强权的反制能力,征服的成本太高.有关小国取得核武作 为有效吓阻的能力,见Vital(1967: 164-74)、及Handel(1981: 195-208)的讨论.至 於小国仗恃核武、宛如竹鸡仔找麻烦,那又另当别论(Baeher, 1975: 459).
8 根 Veenendaal 与Corbett(2014)的观察,比较政治学对往往也排除小国.
9 有关於 18-19 世纪的研究,见Amstrup(1976: 163-64).
10 特别是联合国大会在
1960 年通过『许诺殖民地及民族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Granting of Independence to Colonial Countries and Peoples).
11 代表性人物是被视为先驱的 Fox(1959).
12 这些学者包括 Vital(1967, 1971)、Rothstein(1968)、Keohane(1969, 1971)、East (1973a, 1973b)、Barston(1973a)、以及 Azar(1973);
往后则有 Handel(1981) 的盘点,再加上随后的 H?ll(1983)、Katzenstein(1985)、Clarke 与Payne(1987)、 以及 Karsh(1988).
13 譬如 de Silva(1995)、Bauwens 等人(1996)、Goetschel(1998)、Ingebritsen 等人 (2003) 、Hey (2003) 、Neumann 与Gstohl (2006) 、Cooper 与Shaw (2009) 、Steinmetz 与Wivel(2010)、de Carvalho 与Neumann(2014)、Jesse 与Dreyer(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