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ksr | 2019-07-05 |
99 ;
莫利斯 ,1992 : 117) ① .这些提问和求解 的不同层次和角度, 构成了分析现代社会的一个互补体系 .这个体系对我们理解近百余年来 (
1898 年以来) 奋力追求现代化, 而今跨进了现代化门槛且必将经历激烈转型的中国社会仍有 直接的适用性和启发性.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国人已经熟悉.韦伯的理论也于近年在社会学 界推动下在中国有所普及 .相比之下,涂尔干还多少是个异数 .他的著作和理论早在
20 -
30 年代就有许德珩 、 王力、 杨 等前辈翻译介绍到中国.其中杨 一人在
20 年间(
1930 - 1949) 为此撰写的教材和文章就超过
100 万字( 陈永龄、王晓义 ,1981 :
261 -299 .引自
281 -286) 他 的四部经典也已在不同时期被译成中文 .他的社会学年刊学派在中国还有凌纯声、杨成志、 杨、徐益棠 、 卫惠林、芮逸夫等著名传人 .但由于现代中国学术存在诸多断层,所以一般读者对 他的生平 、 思想和理论贡献迄今仍不甚了然, 因而值得简单回顾和介绍. 涂尔干
1858 年4月15 日出生于法国孚日( Vosges) 省会埃皮纳勒镇( Epinal) 一个清寒但 有名望的犹太教拉比( Rabbi) 世家② .他幼年立志继承祖业 ,为此学过希伯莱文 、 《圣经》旧约 和犹太教法( Talmud) .青年时代 ,他受社会进化论 、 社会主义运动 、 巴黎公社事件及非理性哲 学的影响, 放弃犹太教信仰而追求实证科学.但宗教仍是他毕生关注的课题③ .1879 -1882 年,他在法国的学术精英摇篮― ―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 ,与哲学家伯格森( Henry Berg- son ,1859 -1941) 和法国社会党总书记饶勒斯( Jean Jaures ,
1859 -1914) 谊属同窗④ .1882 -
1887 年大学毕业后 ,他曾在省内几所中学任教 .1885 -1886 年 ,他奉教育部选派赴德学习 . 在德国 ,他对冯特( W . Wundt ,1832 -1920) 的实验心理学和德国人重视公共道德和社会意识 形态的现象发生兴趣 ,产生借他山石攻本国玉之念.1887 年回国后 ,他受命在波尔多大学讲 授社会哲学并创建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 .这是法国高教当局首次允许社会学在大学
22 ① ② ③ ④ 巴黎高师于
1794 年创办 , 是法国三大名校之一和培养高级教师 的摇篮 . 福柯( Michel Foucault , 1928-1984) 、布迪 厄( P. Bourdieu, 1930- ) 和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 1930- ) 也都出自巴黎高师 . 其中布迪厄
1954 年毕业 , 早德里达 一年 , 晚福柯三年( 见布迪厄 、华康德 , 1998:
391、482) . 犹太人放弃宗教信仰或改宗基督教 , 在当时欧洲颇为常见 . 史家认为 那是一个 自由主义 和充满流 动的时代 . 在19 世纪大半时期 ,`同化'
绝不是一个坏字眼 . 它是许多人想要做到的一件事 , 尤其是那些想要加入中产阶级的人 ( 霍布斯鲍姆 , 1999: 189) . 例如德国诗人海涅( Heinrich Heine , 1797-1856) 就于
1825 年接 受新教洗礼 . 此外 匈牙 利的东方学家斯坦因( Aurel Stein, 1862-1943) 也在出 生时由家 人决定接 受基督 教洗礼( 见米 斯基 , 1992: 7-9) . 该过程于
19 世纪
90 年代中断 , 是因为欧洲各国自
1880 年 掀起了民 族主义和 排犹浪潮 . 犹 太复国主 义也随之 兴起,而 在此之前 , 犹太人对于它所代表的那种民族主义一无所知( 霍布斯鲍姆 , 1999: 181) . 此外 , 我们知道马 克思 有生之年都以 世界公民 自诩且倡言 工人阶级没有祖国 , 稍后于他的涂尔干和韦伯却都成了 爱国 意识很 强的 民族主义者( 参见雷蒙・阿隆 , 2000: 394) . 拉比是犹太教教区领袖 、教学法家和祭司( minister) . 孚日省原 属法德之 间的洛林 公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