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9-07-05

本报记者 陈烁 通讯员 陈志强 施国标 手艺 潘仁官师从父亲制秤.再往上追溯, 早在民国 初期, 潘仁官的爷爷潘耀官 拜师学艺, 开启潘家第一代 制作杆秤的历史, 传承至今 已有100多年.现在, 潘仁 官的儿子已是第四代传人. 不识秤花,难以当家 ,说的是一杆秤在生活 中的重要性;

打铁还需自 身硬 ,是打铁人悟出的处 事道理;

没有金刚钻别揽 瓷器活 ,则一语道破手艺 人的不易. 曾经的日子里,各种 老手艺 是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部分,由此衍生的俗 谚俚语,就像如今的 喜 大普奔 ,颇具民间智慧. 但如今, 老手艺 正渐渐 远离我们的视线.

90 后 甚至

80 后 已大都不知 道制秤人、打铁汉的故事 了……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郭皓 美编 / 吴婷 2014.1.13 DEPTH NEWS 新闻纵深 A6 正在消失的浦东 老手艺 落寞 大多数 老手艺 正面 临年岁较高、 技艺断层、 收入微薄和创新滞后等困扰.潘仁官的秤铺, 以前每 年可以制作销售1500杆左 右, 但如今, 每天卖不到

2 杆秤. 传承 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 民俗文化传承机制, 加大对 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 护力度, 提高社会民众, 尤 其是年轻人对于民俗文化 事业的认同程度, 或可以改 变目前这种民俗文化后继 乏人的状况. 图①: 邵宝根的铁铺没 了往日的热闹, 大多时候只 是为村民修理常用的镰刀、 铁搭等农具. 图②: 农家土灶越来越 少, 用木锅盖的人也越来越 少, 但张德祥空闲时仍会坚 持制作木锅盖. 图③: 虽然年近古稀, 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