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 2019-07-05 |
概述.3 2. 食品溯源体系的发展.4 3. 粮食溯源的必要性.6 4. 粮食溯源.7 4.1. 建设原则.7 4.2. 系统架构.9 4.3. 系统功能.9 5. 建设价值.11 1. 概述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
1997 年欧盟为应对 疯牛病 问题而 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 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 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 法律责任. 具体是通过开发出食品溯源专用的各类硬件设备应用于参 与市场的各方并且进行联网互动,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融合 和挖掘,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完成食品供应、流通、消费等诸 多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与交换. 一般来说,建立可追溯制度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即当对人类健康 或环境构成危险时,可以及时有效的从市场上撤出有问题的产品;
促 进对危害环境和人类与动物健康的无意识的、 长期的影响进行识别与 监测;
有助于对标识管理进行统一控制.可追溯制度与标识管理有着 不同的目标,但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可追溯制度能 够提供进行标识的信息,良好的标识管理有助于可追溯制度的实施. 建立和完善多级互联互通的可追溯网络,即通过建立国家、省、 市、县、企业(包括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多级共享互联互通 的可追溯网络,食品一旦出现问题,通过管理标识(如二维码)就会很 快通过可追溯网络进行追踪,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并可通过可追溯 网络对原材料供应进行追溯,即使上市的食品出现问题,食品厂家也 能快速找出原因,锁定食品消费者,快速采取补救措施.开发推广普 及多样性食品可追溯终端.要大量开发可追溯终端,满足各种环境下 的使用和应用,特别是要加快开发和推广便携性终端. 2. 食品溯源体系的发展 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
2002 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 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2002 年,北京市商委制定 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 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和销售食品要有明 细账,即对购进食品按产地、供应商、购进日期和批次建立档案.同时,批发企业建立主要销售对象档案,便于经营企业发现食品安全问 题后追查供货源头.全国所有龙头食品企业从
2005 年开始建立食品 原料可溯源制度,根据这项制度的要求,国家和地方食品龙头企业将 通过 公司+农户 、 基地+农户 等形式,从原料选种环节推行标准 化操作,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同时在产品包装 上张贴食品原料信息标志. 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码查到蔬菜的药物残 留、生产基地的质量认证情况,甚至还可以查到具体生产责任人的姓 名. 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于
2005 年8月在厦门市正式开通, 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 从而将肉品生产 经营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肉品质量安全规范制度之下. 济南市从
2005 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 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溯源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 由此可见我国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 康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 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 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对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 要的作用. 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