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2019-07-05
无锡粮食科技信息 总第十九期 2013年2月 目录 1.

概述.3 2. 食品溯源体系的发展.4 3. 粮食溯源的必要性.6 4. 粮食溯源.7 4.1. 建设原则.7 4.2. 系统架构.9 4.3. 系统功能.9 5. 建设价值.11 1. 概述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最早是

1997 年欧盟为应对 疯牛病 问题而 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 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 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 法律责任. 具体是通过开发出食品溯源专用的各类硬件设备应用于参 与市场的各方并且进行联网互动,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融合 和挖掘,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完成食品供应、流通、消费等诸 多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与交换. 一般来说,建立可追溯制度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即当对人类健康 或环境构成危险时,可以及时有效的从市场上撤出有问题的产品;

促 进对危害环境和人类与动物健康的无意识的、 长期的影响进行识别与 监测;

有助于对标识管理进行统一控制.可追溯制度与标识管理有着 不同的目标,但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可追溯制度能 够提供进行标识的信息,良好的标识管理有助于可追溯制度的实施. 建立和完善多级互联互通的可追溯网络,即通过建立国家、省、 市、县、企业(包括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多级共享互联互通 的可追溯网络,食品一旦出现问题,通过管理标识(如二维码)就会很 快通过可追溯网络进行追踪,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并可通过可追溯 网络对原材料供应进行追溯,即使上市的食品出现问题,食品厂家也 能快速找出原因,锁定食品消费者,快速采取补救措施.开发推广普 及多样性食品可追溯终端.要大量开发可追溯终端,满足各种环境下 的使用和应用,特别是要加快开发和推广便携性终端. 2. 食品溯源体系的发展 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

2002 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 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2002 年,北京市商委制定 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 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和销售食品要有明 细账,即对购进食品按产地、供应商、购进日期和批次建立档案.同时,批发企业建立主要销售对象档案,便于经营企业发现食品安全问 题后追查供货源头.全国所有龙头食品企业从

2005 年开始建立食品 原料可溯源制度,根据这项制度的要求,国家和地方食品龙头企业将 通过 公司+农户 、 基地+农户 等形式,从原料选种环节推行标准 化操作,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同时在产品包装 上张贴食品原料信息标志. 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码查到蔬菜的药物残 留、生产基地的质量认证情况,甚至还可以查到具体生产责任人的姓 名. 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于

2005 年8月在厦门市正式开通, 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 从而将肉品生产 经营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肉品质量安全规范制度之下. 济南市从

2005 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 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溯源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 由此可见我国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 康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 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 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对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 要的作用. 国务院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