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9-07-06

63中 有了明确的定议,结合等温正火理论发展和实际生 产经验,作如下的补充: ①6个必要的工艺参数归结为强调3个设备工 艺能力:充分的加热能力;

充分的冷却能力;

充分的 等温处理能力. ②充分的等温能力,不仅是温度和时间的控 制,也不仅是等温炉内有效工作区的温度控制精度 和温度均匀性,还应设置大风量循环风扇,使刚进入 等温炉的锻件尽可能快地达到等温温度,从而在工 艺控制时能有意识地达到客观难以精确满足的真正 等温处理的要求. 依据正火硬度要求,一般等温正火对低碳合金 渗碳钢的硬度范围为160―190 HB,对硬度影响的主 要工艺参数是等温温度.高于BS点不少于lO℃, 并调整硬度在170―180 HB目标值上. 正火硬度的要求,一般以组织中出现少量针状 铁素体为依据,以此硬度值为实际生产的要求,否则 可能导致处理后的组织级别不符合质量指标.另外,影响硬度的因素如同影响组织的因素一样,也来 自钢材的成分波动、冶金质量、锻造轧制及随后冷却 的组织形态,即根据客观实际和主观能动性结合材 料学理论,判断预期要得到的最佳结果.我们对硬 度的工艺调整的表述不仅于此等温处理. ③充分的冷却能力,就是说在理论要求的孕育 期内,冷却到贝氏体转变开始点温度的能力.实际 生产中这样的能力并非总是绝对必要的.根据常用 材料的TTT图和实践,一般的冷却能力只要自加热 温度(如950℃)冷却到等温温度(如600℃),时间 笼统地设定为2分钟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不同产品,因材料、零件结构和尺寸不 同,如20CrMo、20CrMnTi、20MnCr5等不同钢种,断面 不均匀,有薄壁的,接近板形的,或过厚的零件,需要 分别进行调整. ④充分的加热能力,目前等温正火自动线设 计、制造以及实际生产工艺制订、实施都与文献哺1对 奥氏体化加热温度的表述是一致的.是对传统工艺 的部分继承,是对多种材料尽可能便于工艺调整和 易于安排生产计划的整合,是对铁合金电热元件设 计应用或炉内构件和炉衬结构设计的一种实用要 求.实际上,自第一台国产等温正火自动线调试以 来一直沿用了较高于传统正火工艺的加热温度,普 遍有意识地采用920~960℃.从理论上考虑我们 更倾向于有更高的奥氏体均匀化温度,为了节能,尤 其是设备的承受能力才限制使用较高的温度. ⑤控制冷却,随着等温正火生产线研发、完善 逐渐明确了一些观念.在等温正火工艺试验与设备 研制时,采用两段式冷却方式:先冷风急冷锻件到一 个较模糊不清的一般高于等温温度的冷却温度点, 随后再热风循环缓冷均温至高于或等于等温温度. 而电加热管是不能满足等温前使零件截面均温加热 的目的,也是不可行的;

热电偶测温,马达阀调节进 口通风量的设计也在现场调试时被否定了;

在改进 设计的生产线上取消了电加热管,最终的推杆式等 温正火生产线保留了冷风急冷和 热风(自循环不鼓 人冷风的) 循环,由此延伸出调整冷却的方式为静 止缓冷(预冷)、冷风急冷、热风循环,这能按零件的 特征和要求有序排列并能适当取舍;

处理大截面盆 齿齿坯曾经增加喷雾冷却装置,因装置简陋不可靠, 更主要是风冷的时问虽然长,但能获得满意的处理 质量,因此确立了风冷和缓冷为主体的冷却方式. 由两段式过渡到三段式冷却,也是设计稳定的过程. 根据钢厂采用控轧控冷技术和锻造余热等温正 火[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