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 2019-07-06 |
39 -
一、引言 中国佛教经历了唐宋的兴盛,迄元明以来,则日渐衰微.1 至晚明时期,佛法式微、丛林恶化的程度几乎达至无以复加的 地步.晚明佛教的衰颓境况,促使佛门中人全面反省佛教传统, 而尤以对晚唐以来席卷中土的禅宗传统的反思为最. 万历年间,四大高僧――云栖N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 藕益智旭,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现,使得晚明丛林为之一 振.除此之外,佛教各宗派都涌现出不少有力人物.如雪浪洪 恩盛弘《华严》於吴中,无明慧经弘传曹洞於寿昌,密云圆悟 弘扬临济於天童.对於明末之佛教,圣严法师曾这样评述到: 明末佛教,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上,更其重要的 地位,上承宋元,下启清术,由宗派分张,而汇为 全面的统一,不仅对教内主张「性相融会」 、 「教禅 合一」以及禅净律密的不可分割,也对教外的儒道 二教,采取融通的疏导态度.诸家所传佛教本出同 源,渐渐流布而开出大小、性相、显密、禅净、宗 教的局面.到了明末的诸大师,都更敞开胸襟,容 受一切佛法,等视各宗各派的伟大心量,姑不论性 相能否融会,显密是否一源,台贤可否合流,儒释 道三教宜否同解,而时代潮流之要求彼此容忍,相 互尊重,乃是事实.是故明末诸大师在这一方面的
1 如忽滑谷快天在其所著之《中国禅学思想史》里将元明以降,认为是禅道衰 落时代.见氏著,朱谦之译, 《中国禅学思想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页659. -
40 - 圆光佛学学报 第三十一期 努力,确更先驱思想的功劳.2 而药地愚者就身处明末这个时代,其佛学或禅学思想自然 就与这个时代有著脐腹相连的关系. 在以往的研究中,药地或者作为明代考证与博物学的先导 而得到指认;
或者被看成中国近代科学的先行者;
近来,又被 认为是明末清初《庄》 《易》同流、三教会通的重要人物.但其 作为曹洞宗寿昌系之高僧的生涯及其禅学思想却没有获得应有 的重视.3 当然,药地的禅学思想,也并非纯佛学的问题,而是 涉及到药地个人的性情、家族的氛围、生平的交往,明末清初 政治、社会格局的迁变以及明季三教会通之潮流等.如将药地 的禅学思想孤立看待,其意义不大;
反之,若抽离禅学思想, 则药地思想的整全性势必又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本文从探讨药地「行动取向」入手,希望以此重新 还原药地由忠臣孝子到披缁为僧,并入主青原山复兴曹洞宗一 脉的历程;
以及梳理药地对晚明狂禅之批评及其「本分禅」 、 「文 字禅」与儒佛会通之思想,试图以此凸显作为曹洞宗寿昌系禅 僧的药地愚者,在明季禅学精神丕变中的独特地位.
二、药地愚者与佛教的因缘
2 释圣严, 《明末佛教研究》 〈自序〉 (台北:东初出版社,1987年) ,页2.
3 笔者浅见所及,专题以药地佛学或禅学思想的研究论文不多.主要有廖肇亨 的《药地愚者禅学思想蠡探》 (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33期,2008) ,邓克 铭的《方以智禅学思想》 ( 《汉学研究》第27卷第2期,2009) .两位先生的文 章都曾给予笔者启发,然本文的著力点与两位作者之文亦有所不同,读者可 同时参看两位先生之文. 药地愚者与明季禅学的精神丕变 -
41 - 有关药地的生平事迹,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如张永 堂的《方以智的生平与思想》 、侯外庐的《方以智的生平与学术 贡献》 、任道斌的《方以智年谱》4 等.但是紧扣药地披缁为僧 的历程与药地禅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在研究侧重点上 当有所区别.笔者关注的焦点,在於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药地 披缁出家,并希望再现药地由早年的孝子忠臣到晚年的曹洞高 僧――由儒入佛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