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里红妆 | 2019-07-06 |
2019 年5月29 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苏丽萍 美术编辑: 朱江
15 周刊 文艺观潮 由苏州昆剧院根据先父吴祖光先生话 剧名著改编的昆剧 《风雪夜归人》 , 在国家 大剧院上演了.
文艺界不少领导、 专家及港澳人士都 亲往观看, 颇获好评. 对一部戏的反应, 不同背景的人肯定 有着不同的感受.观众、 演员、 专业人士、 男女老少即便都满意, 其被感动的点也不 尽相同. 作为吴祖光先生的后人, 如鱼饮水冷 暖自知, 我从开场便进入到一个我自己才 能深切体会的境界中, 如果用两个字来表 达的话, 这便是感动!一段乡情满满地占 领了我意识的最顶端, 家乡的人没有忘记 我的父亲.家乡的人用中国最古老的昆曲 艺术形式通过极具现代的艺术手法, 讲述 着一个并不算老的故事. 它令我的情感忽然间变得十分复杂, 欲罢不能…… 这让我想起导演陈健骊在昆曲 《风》 剧 开场序幕中引用先父吴祖光晚年所作的一 首诗, 以昆曲配乐演唱, 先声夺人.黑白那 扇门 (也是戏曲花脸的寓意) 如意领口镶嵌 着洁白的荷花, 门开处一阵青烟: 生旦净末 缓缓游动着,令观众如醉如痴,唏嘘叹息…… 少年看戏不知愁, 老来看戏泪双流. 古今多少伤心事, 台前台后演不休. 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结论一点不错.陈健骊导演在解释 《风》 剧的主题时多 次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 每个 人都自觉不自觉地表演着自己, 不要分什 么好人坏人, 只是演好演坏的问题.福祸 是非、 喜怒哀乐, 各自体会, 各自承担, 生前 身后, 留下的是什么, 烟灭消失的是什么, 后人与观众自会如是说…… 《风雪夜归人》 是一部很奇特的现象级 话剧, 从首演开始, 就议论不断,直到今天, 当年甚至引起周总理的关注, 并有了总理 对 《风》 剧七看之雅的殊荣, 北京国家大剧 院将此剧作为该院看家话剧, 每年上演. 据我所知, 此剧如今已被改编成各种艺术 形式上演不衰, 早有电影 (香港明星影业公 司) 及后来电视剧、 芭蕾舞剧、 评剧、 粤剧, 如今又改编成昆剧. 很多理论家对 《风》 剧的深刻性都有不 同的解释.在这里我都给予真挚的尊重, 毕竟每个人都有解释的理由与根据.戏的 本身就是演给大家看的, 风雪过, 云开处, 每个人都在选自己的路…… 以我作为吴祖光的后人来看这部戏, 我以为, 父亲当时以他二十出头的年纪写 这部戏, 他的特点恰恰不是深刻, 他一生行 事为人在于 天真 二字.他当年的口头禅 是, 咱们姓吴的口长在天上, 对天讲话, 不 能讲假话, 要讲真话.只有天是真的, 其他 都有假的嫌疑 (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 他的 深刻之处在于他不去刻意追求深刻, 而是 真指真实.北京人讲话是 玩儿就玩儿真 的, 让人看出假了就是没玩儿好, 更何况 艺术本身就是真性情, 一个真字了得!这 便是吴祖光. 《风》 剧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我以为是 一对天真的青年男女面对肮脏贪腐、 乱象 丛生的社会, 进行了一场天真任性的反抗, 最终虽然无果而失败, 却捍卫了做人的真 正底线, 那便生而为人最神圣的两个字, 做 人的 尊严 . 陈健骊导演在把握此剧的主题上, 深 切准确地理解了 《风》 剧所要表现的主旨与 真谛, 用真实来打动所有人是此剧的最高 任务, 不允许有任何一点错解与偏离. 陈健骊导演调动了所有舞台元素, 从 演员到布景、 服装、 音乐、 灯光, 一幅幅干 净清新的场景极具时代特征的画面吸引 着观众, 剧场安静的出奇, 此刻的静悄悄 感动着观众, 我忍不住左右环顾一下: 有 的在擦着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