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9-07-07 |
3 ・ 李心合: 被神化的内部控制与被冷落的内部牵制 直接导致了既有的概念体系乃至学科体系的混乱.原本, 控制 一词在管理学上有其特定的含义, 是与组织、 决策、 计划、 分析、 考评等 平行 的概念, 是管理职能循环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是 监视 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保证按计划进行, 并对计划执行中的重要偏差进行纠正的过程 .在管理学上, 控 制包括三个要素: 衡量实际绩效;
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
采取行动纠偏或不适当的标准.管理 学上的控制也是针对组织内部的, 实际上就是内部控制的概念, 只不过是 小口径 的内部控制概念. 现在, 控制 概念的口径被扩大化了, 带来的新问题是: 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公 司治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等等, 都成了新的 剪不断理还乱 的关系.在我主持设 计30 多家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 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 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是何种关 系?我个人实实在在的感受是: 内部控制似乎是覆盖了因而也取代了企业管理.有了内部控制概念 或学科, 企业管理概念或学科就找不到位置了, 就可以被消灭了.从教学上看, 整个管理学专业的核 心课程有一个也就足够了: 内部控制学. 从实践上看, 内部控制体系更难把握或驾驭, 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有可能弱化.关于后者, 也许 人们难以理解, 然而事实上, 限于知识和经验结构的限制, 很少会有人能够全面理解、 系统把握、 完整 驾驭起这个全能型的内部控制体系, 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审查、 评价的科学性、 合 理性和有效性.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现实中很多做法, 孰是孰非, 审计师、 咨询机构乃至专家教 授都难以判断.在这样的情形下, 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不就是一句空话吗?也许这就是实务中内部 控制存在各种缺陷的重要原因.试想, 有谁能够拥有全能型内部控制的知识和经验结构呢? !
二、内部控制溯源与演变 内部控制是怎样被神化的呢?回答这个问题, 无疑要追溯其历史的起源和演变.没有人能说清 内部控制的真正起源.美国学者鲁特在《 超越 COSO》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 内部控制一词于20 世 纪早期伴随财务报告丑闻而应外部审计师的要求而产生, 主要目的或用途是帮助审计师开展审计的 计划和执行工作, 从而对被审计财务报告发表意见. [ 1]内部控制概念的前身是以职责分工为特征的 内部牵制 , 其目的是保护企业内部现金资产的安全和账簿记录的准确性.20 世纪初, 内部牵制 向 内部会计控制 概念扩展, 并进而向包括业务控制的全面性 内部控制 概念扩展.1938 年, 轰动 美国的商业丑闻― ― ― 麦克森―罗宾斯丑闻 ― ― ―引发了 SEC 和会计职业界对审计中内部控制问题 的极大关注, 相关的调研报告开始强调审计师对内部牵制系统的审查不应仅仅局限在某些特定的会 计职能方面, 而应扩大到对交易方式的全面了解.这意味着内部控制已从会计控制向业务控制延伸, 但还没有明确地将管理学领域的 管理控制 纳入内部控制体系.1949 年, 美国 AICPA(美国注册会 计师协会) 出版了史上第一部内部控制研究专著― ― ―《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于管理层 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 , 首次给内部控制下了个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在组织内部采用的, 以保 证资产安全性、 核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运营效率、 促进管理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为目的 的计划, 以及所有与之相协调的方法和措施.尽管财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