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 2019-07-07 |
电话: (010)
59598071
邮箱:jjbwhzk@sina.
com
5 5 周刊 WEEKLY 由人化文 以文化人
5 版-8 版 文化自信系列谈之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 古人提出的 义利之辨 命题的核心是 重 义轻利 .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时代, 有人认为 义利之辨 是过时的观念, 应该予以抛弃.事 实上, 这是对传统 义利之辨 的误解, 应该予 以辨正.古人强调见得思义、 先义后利, 但先 义后利并不等同于重义轻利, 也就是不反对人 们追求正当的利益.只是要求人们在追求利 益的时候 , 应该以是否合乎道义作为取舍标 准, 即我们经常所说的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将心比心 、 吃亏是 福 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我们不妨回想一下, 在农村以及社区中, 那些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的家庭, 是不是最受乡邻尊敬和关注?那些心 善行义的好人, 是不是最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 帮助?因此宁愿吃亏也愿意帮助他人的人, 一 定会得到他人更多的尊敬和认可, 进而获得更 多人的理解和帮助. 吃亏是福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大智慧.古 往今来, 大凡真正的成功者, 几乎无不具有这 般智慧 .所谓吃亏 , 就是在利益面前能够谦 让, 宁愿损害自家利益, 也不危害他人利益. 以此做人, 其人定受尊敬;
以此经营, 其业必定 发达昌隆.正如孟子所说: 得道者多助, 失道 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 顺之. 试看那些百年老店, 莫不以道义为宗旨和 准绳. 北京同仁堂现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中 医药界影响极大.今天, 我们无论走进同仁堂 的哪家店面, 都会看到这样一副对联: 炮制虽 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其 言掷地有声, 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同仁堂能够在 激烈竞争中屹立不倒的奥秘. 中医之学博大精深, 是祖国文化的瑰宝之 一.康熙年间, 同仁堂的主人乐凤鸣秉持 修 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的自律意识, 将 炮制 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作为该店制药的宗旨.优质中药的选材、 炼制 往往颇为繁杂, 这也就造成制药成本增高, 而 利润相对降低.但同仁堂的主人认为, 即使炮 制程序再繁杂, 也不敢省人工;
即使所用的药 材再名贵, 也不敢偷工减料.这是一种 慎独 的自律精神, 也是一种 信义 的敬业精神, 其 中充满深沉的道义追求, 既有对生命的负责, 又有对自我的高度期许, 以及对天职的严肃捍 卫.正由于此, 同仁堂 方能成为一块真正的 金字招牌 , 历数百年而不倒, 广为业界、 民众 推崇. 山东潍坊十笏园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义 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 又从而招之;
无以为宝, 惟善以为宝, 则财恒足矣. 此联两句话分别出 自 《论语》 和 《大学》 , 告诫人们只有严辨义利, 遵循道义, 不怕吃亏, 才能财源不断.这是先 哲智慧的结晶, 也是人生经验的凝结. (此文节选自 《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 ) 义以为上 东周时期,孔子在综合前人特别是西周以 来伦理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仁为核心 的伦理思想体系,提出了 义以为上 的道义 原则,为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和义利之辨规定了 方向. 义以为上 ,即基于义、利的价值比较,义应为尚、为先、为重.孟子继承和发展 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仁、义等道德原则是人的 内在价值,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也 ,并把 义 的重要性提到与 仁 同等的 高度,人为了正义或名节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即所谓 舍生取义 .在儒家看来,仁与义,既是立人之道,也是治国之道. 义者,宜也.儒家所崇尚的 义 是对人 们的行为的正当性所作出的道德判断. 义 或 正当性意谓应当和担当.所谓应当,指必然或 必须如此.饥必须食,渴必须饮,天经地义,就其作为 必须 而言,不存在应当不应当的 问题.但是,为不污名节和人格尊严,君子不 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伯夷、叔齐 不食周粟以身殉道,更是被历代儒家作为砥砺 节操的典范.孔子是历史上最早赞美伯夷、叔 齐的人,称赞他们是 古之贤人 .应不应当其 实是基于选择,本质上是文化与价值观的选择,是对自然的超越. 儒家认为,个体对群体,对家庭、国家负 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他人应该尊重、 友爱, 与人为善, 这也是 仁 的基本意涵.孔子还 提出, 比 仁 更高的境界是 圣 . 圣 的目标是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 增 进人民福祉.所谓担当, 不仅意味着承担、 担负, 而且把这种社会承担、 担负作为一种义务, 一种 义不容辞、 可以不计个人得失的责任.事实上, 正当性是建立在道德理性判断和社会普遍认同 的基础上的.或者说, 人们只能在经验和理性两 个维度上寻求最高的 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 儒家的义利辨析在群己关系层面, 由于群体、 社 会的利益作为 公利 而具有 义 的至上性, 公利 即 大义 .宋明理学更是把义利辨析归结为主 要是公私利益关系的辨析, 义与利, 只是个公与 私也 ( 《二程语录》 卷十七) . 见利思义 孔子说, 君子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见利 思义, 是面对、 处理 利的 具体原则和方法. 孔子似乎很少主动谈 利 . 《论语》 一书 有记载的总共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