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2019-07-07

6 次.但孔子不否定人追求利益 的正当性.孔子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发大财 做大官是人人所企盼的,这没有错,但问题在 于你取得财富、权位的方法是否正当. 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 富贵,在有德者看来那不过是聚散无常的浮云. 利益是人们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利 益的实现,是人们的价值付出得到相应的价值 回报.孔子提倡 见利思义 ,要求一个人面对 利益和好处,首先要想的是我应不应该得到它,即求取利益的行为必须接受道德理性的审 视,得到利益的方法是否正当,是不是 不以 其道得之 ,应该 义然后取 .什么是不以其 道得之?如为了谋取商业利益,罔顾诚信,不 择手段,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唯利是图,损 害消费者权益;

再如为了一己之私,利用手中 的权力恣意寻租,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侵吞国有资产,损公肥私,权钱交易,贪赃枉 法等,当然都是 不道 不义 的行为,不符 合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道德原则. 见利思义的反义词是见利忘义.人会因贪 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正所谓 利令智昏 . 《列子・说符》 讲了一个 齐人攫金 的故事:齐国 有一个想金子想得发疯的人,当他一大清早来 到集市,见别人买了金子,抢了便走,被逮住 送官.办案人员审问他: 人都在那儿,你就抢 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 意思是,你怎么会 犯这种 低级错误 呢?这人的回答令人啼笑 皆非: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它告诫 人们不能像这人一样,让贪婪的欲望蒙蔽了自 己的眼睛,导致面对利益时所必须持守的道德 判断和法律判断的丧失. 见利思义, 要求循义而取, 义然后取.由于 社会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 以及不同的主体之间 既有共同利益, 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差异和利益 矛盾.人们在获取自己的利益时, 要尊重他人的 利益;

不得损害国家的、 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在 利益问题上, 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做到不当得的 坚决不得, 还要知足知止, 反对见利忘义, 贪得无 厌,能经受得住各种利益、 好处的考验和诱惑.人应该追求更高的道德、 精神境界. 在道义与利益的关系上,道义价值优先;

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上, 群体价值优先, 是儒家 道义观的核心内容.见利思义作为临利因应的 具体原则和方法, 突出了道德理性和道德判断的 地位.提倡全社会见利思义, 义然后取, 对于提 升民族的精神境界, 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 促进 社会和谐和社会安定, 具有积极的意义. 义利新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是孔子对后 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 崇义轻利,是孔子理想人格――君子的重 要品质,也是孔子对为政者的道德劝诫.在先 秦,君子既指在位者,也指有道者.孔子经常 将君子与 小人 或普通人进行对比.在孔子 看来,君子是大众的道德楷模,实现社会理想 离不开任用君子,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孔子 教育学生 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才能担负 起 修己以安百姓 的重任. 为政以德 是孔 子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社会理想.在孔子看 来,道德才是凝聚社会、实现社会安定的主要 力量,为政者应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因此, 儒家提倡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应该说,孔子要求君子崇义轻利,反映了政治领域 在义利问题上的特殊规定性对于行政主体的职 业道德要求:不放纵欲望,不以权谋私. 利义关系,就个体而言,是物质需要和精 神需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