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2019-07-07
《自然科学史研究》 第30 卷第1期(2011 年) : 1―1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0 No. 1( 2011) 科学、 知识与权力 ― ― ―日影观测与康熙在历法改革中的作用 韩琦(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北京 100190) 摘要17 世纪

60 年代, 受杨光先反教案的触动, 康熙开始学习西学.他 不仅在业余时间勤奋学习西方历算, 也将科学作为控制汉人的手段.作为外来 的知识, 欧洲科学在康熙的政治生命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对

1668 年和1692 年两次日影观测的分析, 讨论了康熙学习西学的起因, 以及他如何运用 科学新知在汉族大臣面前作秀;

并根据中西文史料, 以1711 年夏至日影观测为 例, 详细分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委, 康熙借助科学控制耶稣会士的目的, 以及知识 和权力交织的复杂背景, 这将有助于理解

1713 年蒙养斋算学馆的建立和历法改 革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康熙 科学 权力 耶稣会士 日影 观测 历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 N092∶ P1-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224( 2011) 01-0001-18 收稿日期: 2010-09- 10;

修回日期: 2010- 12-

19 作者简介: 韩琦,

1963 年生, 浙江嵊州市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明清 科学史和中西科学、 文化交流史研究. 康熙时代的西学传播, 是清代科学史上最饶有兴味的篇章.科学不仅作为康熙皇帝 的业余爱好, 而且也成为他政治生命的重要部分, 在权力的运作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 色.康熙勤奋学习西学, 事必躬亲, 不仅因为他的确有此爱好, 更是因为他试图藉欧洲新 知来达到控制汉人和洋人之目的.本文将根据宫廷官方文献, 结合汉族大臣的文集与欧 洲所藏档案, 以1711 年日影观测为例, 希冀从社会史、 政治史、 宗教史的视角, 探讨康熙皇 帝、 耶稣会士和文人在历法改革中的不同作用, 并阐释康熙时代科学传播, 以及知识和权 力交织的复杂背景.

1 引子: 晷影测量的历史 圭表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测量仪器, 主要通过测量正午日影的长短来确定节气, 并测 定方向.它由表、 圭两部分组成, 立表用于投射日影, 圭是水平安放的标尺, 用于测量影 长.由于太阳正午高度随季节变化, 日影长短也随之变化, 夏至时最短, 冬至时最长.日2自然科学史研究30 卷 影观测已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中周公在阳城( 今河南登封) 观测日影, 以定地中 .《周礼・ 地官・大司徒 》 : 以土圭之法, 测土深, 正日景, 以求地中. 元代郭守敬用四丈高表观测, 同时使用景符来调整,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 最精确的测量, 屡为后世所称道, 还受到传 教士的赞扬, 享誉欧洲.明清时期, 钦天监设有晷影堂, 用来观测日影.明代在仪器方面 因循守旧, 在晷影观测方面鲜有进步. ① 欧洲也有晷影观测的传统, 或在教堂, 或在天文台.日影观测在欧洲之所以重要, 教 会之所以重视, 是因为复活节的确定和计算, 都需借助日影观测. [1 ] 晚明耶稣会士来到中 国之时, 传入了很多西方仪器, 如自鸣钟、 三棱镜、 望远镜, 还传入了星晷( 盘) 、 日晷等记 时仪器, 特别是日晷的制造, 成为耶稣会士笼络汉人士大夫的重要工具.耶稣会士因此翻 译了 《浑盖通宪图说 》 、 《简平仪》 等著作, 国人陆仲玉也撰写了《日月星晷式》 .在钟表没 有普及的时代, 相对于昂贵的钟表来说, 这些简单的记时和测量仪器比较价廉, 满足了一 般人掌握时间的需求. 万历年间, 在钦天监工作的周子愚曾与利玛窦谈及 律吕之学 , 觉得西学可以补中 国传统学问之缺, 于是请其传授, 利氏 慨然许之 , 但不久利氏故去, 合作没有成功.周 子愚觉得中国古代虽有日影观测, 而没有专书介绍, 并注意到西方在圭表方面的成就, 任 意立表取景 , 西国之法为尽善矣 , [2 ] 于是向龙华民( Niccoló Longobardo,1559―1654 年) 、 熊三拔( Sabatino de Ursis,1575―1620 年) 等人学习, 因此有《表度说》 之作, 详细介 绍了欧洲圭表观测的方法.崇祯改历时, 介绍了不少新传入的仪器( 如望远镜, 或称窥 筒) , 也提到了西方测量日影的知识: 三曰表臬者, 即周礼匠人置, 识日出入之景, 参诸日中之景, 以正方位, 今 法置小表于地平, 午正前后累测日景, 以求相等之两长景, 即为东西, 因得中间最短之 景, 即为真子午, 其术更为简便也.( [ 3]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