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 2019-07-08 |
or, Looking at Kafka) 一文中, 菲利普 ・ 罗斯将卡夫卡在其最后一张照片中 的形象描述为: 骨骼尖锐、 棱角分明 的、 一个穴居者的脸: 特别是耳朵的 形状和角度使它们像一对天使的翅 膀;
眼里流露出一种强烈的、 生气勃 勃的、镇定自若的目光(sharp and skeletal, a burrower'
s face: the ears shaped and angled on his head like angel wings;
an intense, creaturely gaze of startled compo? sure) . 罗斯在写作方面甚至刻意模 仿卡夫卡, 他的代表作 《乳房》 是对 卡夫卡 变形 主题的继承和夸张化 描写. 从
四、 五岁到四十岁, 卡夫卡获 得了诸多成长, 但他的耳朵并无太大 改变, 一如既往地向两侧耸立着. 耳朵 作为连接内部身体与外部世界的 重要通道, 对 声音 的传输与接收发 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卡夫卡无时 无刻不在用他的 大耳朵 聆听着, 这双 大耳朵 使他具备了敏锐的听力, 甚至令他对声音有些神经质的敏 感.正如首作帝在 《卡夫卡与噪音》 一文中所写的那样, 卡夫卡对各种声 音与噪音极为敏感甚至反感, 而卡夫 卡对噪音的恐惧根本上源于他庞大 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在美国著名导 演、 编剧史蒂文・索德伯格 (Steven Soderbergh) 执导的剧情电影 《卡夫 卡》 (1991) 中, 掘墓人比兹勒比克 (Bi? zzlebek) 对主人公 卡夫卡 说: 你的 嘈杂在里面(Your reverberations are inside) . 因此, 尽管卡夫卡常给 自己的耳朵里塞上棉花或耳塞以抵 抗噪音, 他仍然感到外部世界在喧 嚣.卡夫卡对这种无尽的喧嚣几乎 无能为力.1910年5月17日至18日 深夜, 卡夫卡在日记中写道: 我从自 身中走了出来, 暂时地听到了我自己 的声音. 在卡夫卡这里, 写日记这一 行为本身就象征着 发声 , 与此同时 也意味着 倾听 . 在木心看来, 卡夫卡这个名字 一听就好像不得了.等到看见照片 ――这么苦命.从耳朵、 眼睛, 一直 苦到嘴巴.这么苦命, 和中国贾岛一 样. ( 《文学回忆录》 第六十六讲: 卡 夫卡及其他) 贾岛是我国唐代著名的 苦吟诗人 , 官运不济, 常常绞尽脑 汁只为得一句好诗, 故被称为 诗奴 .而卡夫卡不顾健康状况, 经常 通宵达旦地投身于写作, 亦可称为 文奴 .使木心觉得卡夫卡 苦命 的直接原因是卡夫卡的照片, 最先进 入他观察视野的就是卡夫卡那双 苦 命的耳朵 , 这双耳朵是一种隐喻, 一 种象征, 它非同寻常, 伸展着探向世 界的深处. 在 《卡夫卡全集》 中, 耳朵 一词 出现了
144 次, 倾听 出现
122 次, 聆听 出现了10余次.在卡夫卡较 为重要的几部短篇小说中, 都有对 耳朵 与 倾听 的描写和刻画. 《变 形记》 中格里高尔变形的第一个早 晨, 丧失了语言和表达能力的他, 只 能依靠 耳朵 来判断房间外的一切 动静.而后格里高尔用 耳朵 去偷 听妹妹格蕾特拉小提琴, 这一举动透 露出他对音乐和美好的渴望, 而变形 为 非人 的他, 最终为这 声音 付出 了生命的代价. 《判决》 的最后, 是父 亲命令格奥尔格 听着 : 我现在就 判你投河自杀. 而格奥尔格留给人 世间的, 只剩落水那瞬间的一声 回响 . 《骑桶者》 中的 我 在寒冷冬夜 出去赊煤, 煤老板 用手捂住耳朵 , 却能听见 我 的请求;
而煤老板娘却 装作 什么也没听见 , 将 我 置之不 顾. 《塞壬的沉默》 中, 为使自己幸免 于海妖塞壬的诱惑, 尤利西斯用蜡把 自己的耳朵堵住. 同样, 为使自己幸 免于世间噪音的干扰, 卡夫卡也用蜡 把自己的耳朵堵住. 《陀螺》 中, 一位 哲学家试图通过研究孩子们的玩具 ――旋转着的陀螺――来探寻所有 事物的规律, 最后打倒和赶走哲学家 的不是别的, 而是陀螺的主人――孩 子们――喧闹的呼喊声.这些剧烈 的声音 强烈地传入他的耳朵 , 使他 感到恶心, 令他感觉自己像被鞭子抽 打一般, 于是踉踉跄跄地走开了.在 卡夫卡笔下, 哲学家的耳朵 敏感而 脆弱, 这使他们注定无法真正接近事 物的本质, 因为他连 自身 这一本质 都无法真正接近. 卡夫卡的感官中, 耳朵 是最为 灵敏、 最为强大的. 《地洞》 里的 我 竖起耳朵倾听各种声音, 这 地洞 犹如 耳洞 , 尽管苦心孤诣地建造层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