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9-07-10

1950 年8月15 日.我后来在普渡的 e-Archives 上查到, 邓 稼先获准被授予博士学位 的时间 为:

1950 年8月20 日.当天同被普渡授予博士学位者不过

54 人. 第四, 论文不长, 除了前言和参考文献两章 外, 只有三章,

第二章为详细讨论,

第三章是数 值结果与

图表算法,

第四章为数学附录.若不算

第五章参考文献部分, 内文仅

38 页.有趣的是, 可能是由于那个时候的打字机比较落后,很多 公式打不出来, 因此, 论文当中有很多应该是作 者亲手添加的内容.其中, 也有地方是因为打错 而作者用水笔改正的地方. 第五,博士论文 的 题目, 内行人译为 《氘核 的光致蜕变》 .对物理学 我是外行,对这样的题 目自然一窍不通,但我 看有关报道称,杨振宁 先生早就认为这个题目 属于理论核物理的范畴,在当时是很时髦的 研究,并称由于其导师 是搞 核物理研究的, 所 以邓稼先很自然地也作 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我感到好奇的是:在上世纪40 年代末期和50 年代,研究核物理,哪怕是理论核物理 应该算得上是敏感学科 了,但在这篇博士论文 上写的是:呈图书管理 员: 本论文不涉密. 为此, 导师还签了字. 不知详 情究竟如何. 说到邓稼先的留美经历, 据一般文字资料介 绍,他于

1947 年通过了留美考试,

1948 年10 月 到普渡大学读研究生.令人惊奇的是, 他在不到 两年的时间内, 就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也就 是说, 从他入学的

1948 年10 月算起, 到他获得 博士学位的

1950 年8月,他在普渡大学的学习 和研究时间只有

22 个月. 虽然我注意到那个时候的人们读博士的时 间好像都比较短 (比如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 也 不过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1946 年到

1948 年) , 但还是感到有点惋惜, 对邓稼先这样一位聪慧而 优秀的学生在普渡的学习情况, 无论是现场的资 料还是现在的文字介绍,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 大都语焉不详.普渡对他的介绍文字,只是说 邓稼先

1950 年在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我 后来看到有网上资料介绍时, 也只是说由于邓稼 先学习成绩突出, 不足两年就读满了学分并通过 了博士答辩, 且因为他当时年仅

26 岁, 被人称作 是 娃娃博士 . 对于这样一位为了祖国事业曾经隐姓埋名 长达

28 年之久,为中国的核武事业作出如此卓 越贡献的英雄, 其早年的事迹还是应该为更多的 人所知道.我想, 如果有传记作家能够挖掘出更 多的资料, 那该是多么励志的文章啊. 记忆倒退到

2010 年6月那个灼 热的午后,刚刚结束的高考遗留下 来的紧张气氛还未消散,剩下的是 漫长的等待和对未知的迷茫恐惧. 在这样复杂的情绪下,我第一次读 了辛夷坞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 春》 ,还记得合上读本的那一刻, 我 止不住地嚎啕大哭,不仅仅是释放 和宣泄,而是真切地被书中的故事 打动.那时候我以为, 自己的青春也 在高考后一去不复返.而事实上, 属 于我的青春大幕才刚刚拉起. 青春是五彩斑斓的泡泡, 可以清 亮透彻, 也可以绚烂多彩.你以为是 怎么样的, 它就是怎么样的.像所有 即将上大学的学生一样, 我也想象着 未来的学校里的教学楼、 食堂、 图书 馆的样子, 甚至路边的一草一木都曾 在脑海里清晰地呈现出来. 也许我的 学长中也有一个像陈孝正一样, 优秀、 低调, 永远起着榜样的力量. 也许 我的室友里也有像郑微那样, 乖巧讨 喜, 大大咧咧又天真可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