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07-10
3

3 理论与争鸣 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周玉宁

电话: (010)

65914510 电子信箱: wyblilun@163.

com 学习贯彻讲话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精神 书写时代 书写时代新篇章 新篇章 让文学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让文学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郝郝 雨雨 一直以来, 我国文艺理论界将以纯粹 理性方式写就、 从术语到术语、 适合受过系 统文艺理论训练的少数学者阅读和操持的 文艺评论, 称作学院派 学术论文体 文艺 批评;

而把那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写 就、 为普通文化消费者服务、 以文艺作品为 批评中心的评论称作大众式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评. 学院派 学术论文体 文艺评论 固然必不可少, 因为其以强有力的理性思 辨魅力召引着文艺理论研究者们, 它是文 艺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但是, 大众式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评更是 不可或缺, 因为它是文学艺术走向市场、 走 向大众、 走向精神消费领域的主要媒介. 这 些基本道理也许为文艺界所熟稔, 但在实 践中大众式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评却经常 不在场, 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 一些文艺作 品本来就写得令人费解, 而学院派 学术论 文体 文艺评论写得比文艺作品本身还要 难懂, 似乎这种文艺评论写作伊始就不打 算给普通大众阅读, 于是人们在拒绝那些 质次品低文艺作品的同时, 也对那些沉浸 在单纯理论操练欢悦中的学院派 学术论 文体 文艺批评敬而远之. 大众式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评存在的 必要性其实是不言而喻的, 主要原因在于 受过系统的专业文艺理论训练的人毕竟是 人群中的少数, 而欣赏文艺作品几乎又是 全民性的文化消费行为, 普通大众欣赏文 学艺术大都是从社会伦理道德出发, 对文 艺作品的思想内蕴作出具有社会学意义的 价值判断, 如果仅仅从文体学、 文化学、 生 态学等角度做出阐释和解读, 显然不能满 足普通大众的文化消费要求. 文艺学原理 表明, 文艺创作一方面包括作家艺术家的 生活感受, 另一方面涵纳着文艺文本的写 作过程以及大众的审美体验, 可以说没有 大众的阅读欣赏, 文艺创作系统便处于断 裂状态, 而大众要完成阅读欣赏, 必须借助 于文艺批评的介入. 事实上, 大众在阅读欣 赏作品时已开始批评, 只是普通人对文艺作 品的感受与认知总是有限的, 这就需要 鉴 赏随笔体 批评的参与, 需要一种科学引领 和导读. 如果文艺批评成了学院派 学术论 文体 一统天下的局面, 普通大众望批评而 兴叹, 那么, 文艺就进入不了普通大众的精 神文化消费领域, 其结果只能是文艺或者成 为少数 圈内人 的事, 或者整体失去了存在 的意义. 近年来, 从事学院派文艺批评的某 些专家学者, 无视文艺批评所应具有的思 想、 精神与灵魂, 以学术规范为终极目的, 搬 弄西方学术名词, 将鲜活的文艺批评搞得枯 燥乏味甚至面目可憎, 那些见诸于核心期刊 的四平八稳的学术论文, 那些与内心生活和 个人体验毫无关联的流水线式生产出来的 文艺批评, 以高头讲章的姿态出现, 几乎没 有思想深度、 没有鲜明立场、 没有独到学术 见解, 正在沦为 没有灵魂的学术消费品 , 正在败坏文艺批评的名声与形象. 由于社会整体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使 然, 这种学院派 学术论文体 文艺批评大 行其道, 而大众式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评 却日益枯萎与衰落. 造成大众式 鉴赏随笔 体 文艺批评严重缺失的原因很多, 其中有 着不容回避的个人感情原因, 即一些文艺 批评家高高在上, 视大众式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评为下里巴人, 他们轻蔑 鉴赏随笔 体 文艺批评, 绝不是因为他们写不出像样 的批评文章, 而是他们感到这种文艺批评 是 小儿科 , 写这样的文艺批评有失他们 的身份. 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 只有那些注 重学术规范化、 讲究知识谱系化、 强调理论 视野的批评文章, 才算得真正意义上的文 艺批评. 殊不知这样做, 就是脱离了普通大 众, 游离了时代生活, 推卸了一个文艺批评 家的社会责任, 辜负了广大读者观众对文 艺批评的信任和期许. 大众式 鉴赏随笔 体 文艺批评的严重缺席, 还有一个重要因 素, 就是一些文艺批评家混淆了文艺批评 和文艺理论的界限. 我们知道, 从事文艺批 评必须要有相应的文艺理论知识作基础, 但文艺批评并不等于文艺理论. 一些文艺 批评家在撰写评论文章时, 一味地向文艺 理论靠拢, 甚至使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合 而为一, 不注重文艺的受众层次, 忽视大众 对文艺的接受能力, 单纯强调学理注重逻 辑追求结构, 批评家自己尚未理清思路, 就 把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文艺理论术语, 匆匆 塞入批评文章之中, 自身尚未理解掌握, 就 让读者观众消化吸收. 他们似乎忘记了一 个基本前提: 文艺理论是服务于专家学者 的, 而文艺批评却是服务于广大文艺消费 者的, 将文艺批评写成文艺理论, 无异于放 弃了文艺批评的特定功能, 无异于阻碍着 文艺批评进入文化消费领域. 文艺批评家的日益个人化写作趋向, 也是造成大众式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评缺 席的重要因由. 在世人的眼中, 文艺批评家 不仅有着深邃思想、 独到见解, 而且具有丰 湛学养、 渊博学识, 许多文艺评论家也是这 样要求自己的. 但问题是他们把这一点贯 彻得过于彻底, 甚至走向另一极端, 错误地 认为, 一个文艺批评家只有写出理性浓郁、 理论高深的批评文章, 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达到这种自我实现, 他们宁可生造词 汇自建 理论体系 , 钩沉出一些别人看不 懂的文字, 撰写出一些读者看不懂的文章, 甚至运用语焉不详的叙述方式, 以显示自 己理论功底的深厚, 这实际上是将文艺评 论变成了个人私业, 完全抛却了文艺评论 应有的属性、 章法和准则. 文艺批评的中心 转移和文艺批评的个人化倾向是相一致 的, 它们的共同之处, 便是对文艺作品的淡 化忽略. 而普通大众的文艺消费, 主要是通 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欣赏来完成的, 既然文 艺批评不再以文艺作品为中心, 文艺批评也 就不可能成为读者观众欣赏文艺作品的向 导与指南, 文艺批评也就成了纯学院式的非 大众的批评. 实际上, 从事大众式 鉴赏随笔 体 文艺批评, 同样可以使文艺批评家实现 自我价值, 因为文艺要生存要发展要繁荣, 就必须走向文化消费市场, 而要让文艺进入 人们的精神消费领域, 就必须大力倡导大众 式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家也有 责任和义务以写作 鉴赏随笔体 文艺批 评, 在文艺作品与文化消费者之间发挥中 介作用.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大众主体 的需要, 也是文艺繁兴的需要! 不该缺席的大众文艺批评 不该缺席的大众文艺批评 刘金祥 刘金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 中国作协 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 四点希望, 第一点就是: 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 信, 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 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 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创作出具有鲜明民 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 要对博大精深的中 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 信. 并进一步明确要求,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 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 汲取能量, 保持 对自身文化理想、 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 保持对 自身文化生命力、 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使自己的 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 精神力量. 要把握时代脉搏, 承担时代使命, 聆听时代声音, 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这样的讲 话, 前所未有地把文学活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 和民族文化自信联系起来, 认为文学作品是 能够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这是 对文学艺术价值意义的高度肯定, 也是对我们 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足以大大增强 作家艺术家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 通常, 人们都会讲所谓 文章不是无情物 , 而从更高的境界上看, 更应该说 文学不是无魂 物 . 自古以来, 在文学的性质和功能问题上, 就 一直有着 言志 和 言情 两大派别之说. 而实 际上, 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 情 与 志 是很难 完全分离和割裂开来的. 能够千古流传的佳篇名 作, 一定是饱含情又充满志的. 而这情与志完美 融合的艺术内涵, 也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的真正的 魂. 凡是一个本民族的作家, 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必然本身就贯穿着和蕴含着这个民族的精神风 貌和民族品格. 无论如何吸收外来的艺术形式和 方法技巧, 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 都注 定了其根本的艺术精髓, 包括其中的所谓情与 志, 都是无法脱离开民族性的. 这才是真正的文 学之魂.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 每一部好的艺术作 品都有一个自己的魂, 而一个最优秀的作家, 比 如鲁迅, 就被称为 民族魂 , 因为他的全部作品 都凝聚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因而, 我们的整个文 学史, 就构成了民族精神史. 这样的民族精神史, 当然也就可以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 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把文学的功能和作用推到如此的高度来认 识, 在我国也是古已有之的. 不仅有最早的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之说, 把文学 反映社会问题甚至推动历史进步作为重要功 能, 到魏晋时期的曹丕更是以其特殊的政治身 份, 发出 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的 感慨. 当然, 这样的论断不免过于笼统和空泛, 比如文学如何才能真正发挥 经国 之作用, 又如何才能真正成为 不朽之盛事 ? 都缺乏具体的阐发, 会让人产生大而空的感觉. 因此, 也经常会让人觉得这样的文学职能太过夸张, 甚至是强加给了 文学根本不应承担的 经国大业 这样的使命. 而习近平总书记的 讲话中对文学的定性以及本质功能的阐释, 都是言之凿凿, 脚踏实 地, 立论充分的. 尤其是他对文学艺术和人民关系的阐述, 以及对 作家艺术家的希望和要求, 也都是高瞻远瞩, 充满情怀: 一切优秀 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 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 民.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 怀, 观照人民的生活、 命运、 情感, 表达人民的心愿、 心情、 心声, 立 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文学源于生活, 源于人民, 才能体现民族之魂. 我国几千年文 学发展的历史, 都足以说明这样的道理. 从 《诗经》 中的关心社会政 治与道德, 敢于对统治阶层中的腐败现象提出批判, 到 《楚辞》 的强 烈爱国主义精神;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