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 2019-07-11 |
问政山房'
, 邑人聂师道少师事之, 后为 吴国师, 亦号 '
问政先生'
, 遂名 问政山 .又传, 元至正十八年 十二月, 朱元璋来徽, 驻兵玉屏 山, 召见朱升等名儒贤才, 问以 军政方略, 问政 之名因此得以 广传.问政山古有一寺二观十 三庵, 现存斩尾龙母亲墓、 问政 门等古迹、 传说, 这里不再赘述. 如今, 问政山房 早已烟消 云散, 或是化作一缕苍翠渲染了 古城边这座山村. 问政山势如翔鸾舞凤, 村居 其麓, 呈扇形布局.立于村口, 徽州古城尽收眼底, 亭台楼榭, 鳞次栉比, 练江环绕, 峰峦叠翠, 宛 如山水画卷.整座村庄, 沿山坡层 叠而建, 屋居翠竹下, 影影绰绰, 竹 立粉墙间, 婀娜多姿, 远远望去, 绿 如沧海, 美轮美奂. 人间四月芳菲尽, 问政竹笋 正当时. 春笋一般在清明前后破土, 一片竹林, 阴阳两面, 山脊山坳, 出笋时间各有前后, 整个时节约 二十天左右.鲜笋长得快, 一夜 能蹿高好几寸, 到了四月中旬, 问政村的房前屋后、 山路内外, 竹笋玉立,有的已长成一人多高. 竹林里, 一农妇正在挖笋, 经商议后同意我自挖自购. 竹笋最佳食用时间在破土 以前, 彼时笋尖深埋土中, 箨杪嫩 黄, 俗称 黄芽 .问政山山体平 缓, 土层肥厚, 红土沙壤, 其碱性 土质决定竹笋 箨红肉白, 味甜汁 多, 堕地能碎 的特有品质.松软 的沙土也使竹根深埋土中, 其长 出的竹笋浅则三五十公分, 深可 达一米多, 其间还有层层竹根交 错, 要挖出一根完整的竹笋绝非 易事, 更别说精准 定位 土中竹 笋. 久居城市者, 心中难免有一 方不食人间烟火的牧歌田园, 到 了这片竹林里, 十有八九要接过 锄头, 秀一下 诗和远方 .拍过 照片, 发过微信, 终究还是要面 对眼前的苟且, 锄头毕竟不是手 机屏幕、 电脑键盘.我虽有 功底 , 但多年不摸锄头, 难免手生 力弱, 挖了四五十公分深度, 还 不见竹笋根部, 也就无力再战, 只得就此取出笋尖. 被拦腰斩断的鲜笋, 汁水四 溢, 瞬间引来一群蚊蝇.这或许 就是问政竹笋独有的甜味所致 吧? 挖出的竹笋有三四十公分 长, 但创口依然白嫩鲜脆, 估计还 有十几二十公分、 甚至更长一截 残留在土层里.竹笋是问政村民 一大经济来源, 好在事先谈好价 格――按根计价, 否则农妇定会 心痛半天, 或是大费一番口舌. 农妇很热心, 告诉我, 问政 竹笋水分多,味甘甜,可生吃.烹饪鲜笋最好在挖出当天用咸 肉清炖, 火腿更佳, 食用前, 再加 少许盐, 以保持口感鲜嫩细腻. 在农妇协助下, 我继续挖了 几根 黄芽 , 一个多小时的 体验 , 算是满载而归. 扛着一袋竹笋, 走在竹林下 的村间小道上, 我突然想起苏轼 那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问政山, 有竹有笋, 闹中取 静, 实为吟诗斗酒之佳境.然我 一介凡夫俗子, 驱车几十公里, 仅为一口鲜香, 着实到不了这等 风雅境界. 对于一位食笋者而言, 确实 少不了肉――徽州腊肉. 笋出问政山? 黄良顺 文/图生活的馈赠日前, 在家整理所收藏的报 刊资料, 翻出了两张旧报纸: 一张2007 年10 月29 日《黄山晨刊》 第三版登载的一则短新闻《史承武先生画展举行》 ;
另一张
2007 年10 月29 日 《黄 山日报》 第三版登载我的邮友余承平所 写的追忆史承武先生文章 《于无 声处听惊雷》 , 又细读一遍, 心潮 难平.我不会忘记, 我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