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9-07-11 |
sina.com 本版编辑: 红娟
电话: 010-67078084 2019年 6月 19日 业师陈b斋先生跟我讲过Z 的一首诗: 发始一茎白戏赋 发始一茎白戏赋 华年警一发,风雨厄馀春.世事难能白, 头颅贵此人.抚之 闲自笑, 多难始相亲.未用随时 拔, 由来治越棼. 此诗作者二十七岁时作.老诗人佟绍弼先生读了这首诗, 指着 世事难能白, 头颅贵此人 一联说: 这两句终于是诗了. 佟先生何以要这样说呢?我们先要知道诗意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何敬群先生谈得最透彻.他说: 诗法不外空间时间感想, 与 借题发挥四事之互为综错. ( 《益 智仁室论诗随笔・法势》 ) 持此四事衡诸上诗, 可谓若 合符节.此人与世事是自己与外物的空间对比;
华年与一茎发 白,闲抚之时与多难之辰,是时间上的对比;
风雨厄馀春既是时 间的对比, 也是用起兴的修辞方 法, 来抒发对于 华年警一发 的 感想.当然, 此句中的 警 字也 有感想之意.初学者写诗, 往往 容易写景的句子就单纯写景, 叙事的句子就单纯叙事,抒情、议论的句子就单纯抒情、议论,这是需要在一开始就要努力避免的.像本诗这样, 在叙事中埋伏 了感喟,在写景中寄寓出感想,就很值得学习. 多难始相亲 化用了唐人王季友的 白发日相亲 之意.王季友的原意,是年纪渐长,白发不请自来,与人相亲爱而不去.这里深入一层,先说 抚之闲自笑 , 对着青年早生的华发, 不禁有一些说不清、 道不明的自 怜自伤乃至自嘲, 而更清醒地明 白:当人生多厄难之际,可能永远与自己相亲的, 就只有不请自 来的白发了.尾联宕开一笔写, 也就是转换了一下意思去写: 白 头发不用随时去拔, 因为愈是去 拔它,可能长得愈多,就像成语 治丝益棼 所讲的那样, 找不到 丝的头绪, 只会越整理越乱.什 么意思呢?青年而生白发, 是因 为性情较同龄人更敏感, 内心比 同龄人更多忧患,拔掉白头发,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这是诗人隐藏着不说出, 却要读者自 己去品味的诗外之旨. 白发蚤生, 本是一日常琐屑 之事,竟然能写成诗,如果不借题发挥, 试问又如何做到呢?著 名作家曹文轩先生常常说, 以前 俗小说总是讲, 有话则长, 无话 则短 ,而实际上真正能成为经典的小说, 反倒是 无话则长, 有话则短 的.写诗同样要 无话则长,有话则短 .那些就事论事的记述, 那些对景色物事的单 纯的描摹,那些张口即来的感慨,其实都可以短省掉,而真正需要着力去写的, 是你要借题发 挥的那部分内容.借题发挥不但把通常我们认为不可能写成诗的内容写成了诗, 而且还升华 了诗意,让诗的意蕴更深刻,更有超越庸常的境界.佟绍弼先生评价 世事难能白,头颅贵此人 这两句 终于是诗了 , 并不 是说以前作者写的都不是诗, 而 是说这两句的诗意升华了, 境界 不一样了. 清代诗人张锦芳的《碎砚诗》 , 同样得借题发挥之妙: 已坠同遗甑,深耕愧寸田.试当初洗日, 碎及未焚前.正有 文章劫, 甘辞翰墨缘.谁能并投 笔, 抱璞得天全. 这是一首咏物诗.正常咏物诗的写法,第一步是搜集资料, 即从类书中找与砚台相关的 典故,第二步是尽量地体察物事,好描摹出它的形制特征,再根据典故和它的形制发挥联想.但是摔碎的砚台, 本来也没 有现成的典故可用, 而且破碎后 的砚台,也不像完好的砚台那样,有形有制可供描摹,如何能写成诗呢?张锦芳的诗人的天分和诗学的功力, 就在这里体现 出来了. 第一句 已坠同遗甑 用了与砚台毫不相干的典故.说的是东汉人孟敏, 有一次扛了一口 甑(zèng, 古代蒸饭用的瓦器. ) 在路上走,不小心甑落地摔碎,孟敏头也不回就走了.当时的名士郭泰正巧碰见,觉得奇怪,就问他,你的甑摔到地上了,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孟敏回答说: 甑已破了,再看又有什么用呢?遂被郭泰所赏识.张锦芳借用这个典故,是说砚台已碎,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但是,他不由得想,这方砚就是我衣食的来源, 我靠着 它来 笔耕 , 虽然没有什么大的 成就,终究也曾努力过的,当然会对它有不舍之情.古人常把砚台比作田, 而笔就比作耕地的 犁了.这是善于联想. 颔联就开始借题发挥了.诗人说,最早用它试笔,是刚获致它,第一次用清水洗过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