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 2019-09-14 |
邮箱:essay@cnnb.
com.cn 俗世烟火王太生二月底, 油菜开始陆续上蕻了.上了蕻的油菜味道虽美, 但离老掉也 不远了, 所以要赶在它开花之前, 把它处理掉.晒菜蕻干就是这么来的. 父亲在家赋闲多年, 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倒腾那块地.因这个原因, 所以我家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旧习俗, 比如说: 腌雪地蕻咸菜、 榨菜籽油、 晒 笋干……这些以前家家户户都做的农事,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已渐渐被大多数人淡忘了. 庆幸的是, 这些旧习俗在我家依旧被保留着.晒菜蕻干, 就是这其中 一项.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我家依旧做了一点.每每看着父母做着这些的 时候, 总感觉特别的亲近, 心里暖暖的, 像是又回到了童年一般.还是那口 大锅, 还是那条挂满菜蕻干的小巷, 以及和当年相同的那股香味儿, 全都细 细地揉碎了围绕在我的心间.我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温煦的感觉, 由此对 家、 对这片故土多了一份依恋.每年重复地听着父亲说: "菜蕻干晒好了, 一定要给你姐姐留一点.她是吃这个长大的, 这里有她童年的味道在里 面. " 而对于我, 以及在宁波这片故土生活过的人们而言, 又何曾不是呢? 记得当年读骆驼高中的时候, 在一本 《语文与生活》 的校刊里, 钱明老 师写过一篇 《母亲的菜蕻干》 的文章, 感人至深.我还记得当年他母亲对他 说过的一句话: "别小看这菜蕻汤, 山珍海味吃多了, 还是觉得它清口, 回味 香呢. " 他的母亲说得太好了, 说出了大家心里都想说的一句话. 菜蕻干虽然好吃, 但做法却很简单, 因常看父母做, 所以我也就会了. 把地里还没开花的油菜蕻割来, 要求株高不能过掌, 太大了, 做出来的味道 就差了.把菜洗干净, 入开水里汆一下, 煮至七八分熟就可以捞出来了. 然后, 把它们晾到一根塑料绳上.晾菜蕻干要注意的是, 不能晒太阳, 不然 菜就变红发黄了.在农村多的是弄堂, 把菜晾在那里, 让过堂风吹干, 是再 好不过了.菜晾到差不多干的时候, 就可以用剪刀把它们剪碎了.一般一 棵菜可以剪成两部分: 绿叶归绿叶, 菜梗归菜梗.绿叶晒干, 就是我们平常 吃到的菜蕻干, 而菜梗这部分, 适合烤肉, 不太适合泡汤, 不过味道都是极 鲜美的. 到现在, 菜蕻干虽年年都吃, 但有一个画面, 却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忘, 那是我读杜郭小学时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我不爱读书, 所以中午放学经常 被留在班主任的办公室里.她姓杨, 是我的语文老师.当时杜郭小学条件 很艰苦, 学校没有宿舍, 也没有食堂.对于我们这些本村孩子而言, 这不算 什么, 但对于杨老师来说, 就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所以, 她从家里拿了个电 饭煲过来, 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煮饭吃, 吃的菜永远只有一个, 那就是菜蕻 干汤. 菜虽很简单, 但对于我们这些饥肠辘辘的孩子而言, 闻着却是满屋的 香.记得当年杨老师冲的菜汤, 除了放点盐, 基本不放别的, 与别人不同的 是, 她喜欢舀一勺猪油放里面.猪油的香和菜蕻干的香, 混合在一起, 让我 到现在还久久不能忘.这个画面, 就这么永久地被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总之, 我家菜蕻干年年都做, 假如要品尝最正宗的, 还是麻烦你来一趟 乡下吧. 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 一座城从雾气 腾腾中醒来, 房屋露出轮廓, 远处有生炉子 的烟, 街道上清洁工在扫马路, 有人买早点 边走边吃, 有人骑车匆匆而过, 有人在大呼 小叫, 市声嘤嘤.一座城, 光影斑驳, 烟火 迷人. 俗世的烟火是迷人的.在徽州卢村, 那样一个小村庄, 天色微熹, 村庄还沉浸在 天青色的透明水里, 有那么多的人, 长枪短 炮, 密密麻麻站在山冈高坡上, 看一个村庄 从炊烟袅袅中醒来――人们还是迷恋着俗 世烟火. 烟火, 作为生活的隐语, 它是与炉灶、 食物、 器物、 气息、 痕迹……联系在一起的. 人立风口生炉子, 一焰如舌.那些稻 草、 杂材被点燃, 风顺着炉门, 呼呼而过, 火 苗四蹿.点火生炉子的人在空旷处, 他弯 着腰, 手执火钳, 将一只蜂窝煤点燃, 并且 烧得红彤彤的, 像是熟透了, 火色透明.生 好的煤炉摆在过道、 走廊, 支一钢精锅, 适 合煨老母鸡汤、 猪肚肺汤, 食物在锅里咕噜 翻腾, 锅在翻腾时水蒸气四溢. 邻居朱二小, 在桥口开一茶水炉子. 朱二小每日早晨在天亮前将两大锅水烧 沸.水沸时, 水炉子的屋顶上奔跑着淡烟, 猛水过后, 烟囱的烟由浓转淡.水炉子前, 人们打水、 灌水, 烟气水汽迷蒙一片.这时 候, 只能看到朱二小依在大锅木盖旁叼着 烟的半张脸. 茶水炉子, 又叫老虎灶.我不明白它 为何叫老虎灶?大概是一爿小铺面, 两口 大铁锅, 一灶沸水, 虎虎有生机. 有人说, 俗世烟火的迷人, 在于它有彩 色、 有味道、 有温度. 曾细品一组老房子的旧照片, 老武汉 的繁华地――守根里, 上世纪
20 年代的 "石库门" 建筑已然破落, 晾晒的衣被从半 空悬垂而下, 老人坐在巷口打瞌睡, 放学的 孩子快步回家.一栋栋住宅对门而立, 大 门面向里, 往宅内走, 天井通幽, 堂屋居中, 屋内还有楼梯、 厨房.房子像迷宫一样, 数 十年从未更换过的木质老楼梯, 泛着幽微 的光泽, 人踩在上面嘎吱作响…… 味道是世俗的味道, 在那些市井小茶 馆里, 一壶茶、 一碟干丝、 一碗面, 包子点 心热气袅袅, 谈天说地间, 碗与盘碰撞, 汤 水四溢. 俗世烟火是迷人的, 因此, 明代文人张 岱说他好烟火、 好梨园、 好鼓吹、 好古董、 好 花鸟……这样一个充满情趣的人, 身上沾 满那么多的烟火气, 又有着那么多与众不 同的特质, 带给人们不尽的美好遐想. 俗世烟火的美食, 让人们爱烟火, 更爱 生活.我认识的一个人爱吃, 他说在这世 界有那么多的美食, 那么多美食搭配得如 此精巧细致, 也是迷人的. 俗世美食, 是一炉烧饼, 在炭火的烘烤 下, 浙浙香酥金黄;
一根油条, 锅里炸成一 锅油花;
一只烤红薯在火膛里忽明忽灭, 飘 散诱人的香味……这些都是人间烟火带给 人的感官享受与体验. 有个朋友, 是个摄影大师, 这几年拍了 许多古镇赶集照片.他的作品中, 有卖钉 耙、 锄头、 铁锹农具的小商贩, 有捏面人的 手艺人.露天摊头卖面的老板一边舀汤, 一边招揽顾客, 汤勺翻转, 呈一条银亮的弧 线.有家老理发店, 墙面刷着石灰水, 铜面 盆里水汽袅袅, 一老者正仰面躺着刮胡 子.卖香花藕的, 粗柴禾塞进红泥灶炉内, 火苗四蹿, 一锅子的藕, 随着水汽的沸腾在 颤动. 朋友说, 单纯拍摄烟与火, 只是一团或 一缕那样的几何图形, 这些附着于器与物 上的, 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人间烟火, 是渗 透在岁月里的痕迹. 满城烟火, 满城灯.席慕容文字中, 两 个恋爱的中年男女站在山顶遥看城里的万 家灯火, 眼睛中充溢着对俗世美好生活的 向往. 人在俗世, 烟花那么远, 烟火那么近;
烟花那么冷, 烟火那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