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9-07-15

84 ・ 专制愚民政策下的产物, 从思想到行为都成为彻头 彻尾的落后分子 ,而建设中国的重任落在这样的青 少年身上太可怕了, 启蒙势在必行 .卢新华谈到《伤痕》的创作时说 : 我们上现代文学作品分析课 ,老师 为我讲解《祝福》 ,其中讲到许寿裳先生评鲁迅的话 , 他说 : 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封建礼 教吃祥林嫂.正是由这话 ,我才有了写《伤痕》的主 题. [ 2]

54 《伤痕》通过王晓华的形象揭示 文革 带给 人们精神和思想、心灵上难以愈合的伤痕.王晓华 在和 叛徒 母亲划清界限后本以为生活会向她敞开 怀抱 ,可是等待她的仍是不能入团 ,不能和恋人在一 起.如同祥林嫂捐了门槛仍被视为异类不能参加祭 祀一样可悲可叹 .她的离家出走, 她的不辞而别, 她 和母亲决裂的伤害性, 其实远远超过 四人帮 对她 母亲的诬告 .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往往是不自觉 的,这种精神上的麻木与鲁迅笔下的麻木者们别无 二致 .可见启蒙的对象不单单是利用文革掌权耀武 扬威的人 ,还包括受害者本身 . 鲁迅作为启蒙之初的思想家面对的是以血缘为 基础 ,以仁义道德为假名的礼教思想,所以他在言说 真理时要面对的是社会的压迫和家庭的羁绊 .当鲁 迅决定为启蒙呐喊时, 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对封建 宗法制度与礼教思想进行整体否定的启蒙策略.而 伤痕文学的作家要面对的是整个 文革 遗留的产 物,社会政治背景相对简单一些,任务的艰巨性相对 弱一些,配合文学启蒙的还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 当 代文学的任务是要重竖起 科学 与 民主 的大旗 , 启蒙的改造对象首要是人 , 挖根 是不同时期的启 蒙者同时要做的工作 ! 二 伤痕文学对人性的呼唤. 鲁迅对国民性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他弃医从文的 动机 : 凡是愚弱的国民…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 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 ,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 [ 3]

439 至此开始 ,鲁迅一生 致力于 为人生 , 改良这人生 的文学理想, 对人性 的关注成为鲁迅的重要命题 .而对于那些刚刚从 文革 的噩梦中醒来的人们来说 ,他们骤然惊觉鲁 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 现实意义 .因而受这位伟大思想者启发, 伤痕文学 作家的创作从人性的层面对 文革 后人们的精神状 态进行剖析. 首先 , 文革 后人们的精神状态可以从家庭p 社会关系的颠覆体现出来 ,人的本能欲求不得不臣 服于政治,而人性的丧失则酿成 伤痕 .《伤痕》中 王晓华父亲早逝, 母女相依为命 ,而母亲 叛徒 的宣 判使本就残缺的家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作为 叛徒 子女 使王晓华不得入团― ― ―不得不拒绝恋人 ― ― ― 恨自己的母亲,家 ,零碎了.母亲最后平反复职最大 的愿望是见她的女儿 , 然而她未能等到女儿的到来 就去世而含恨人间 .王晓华因母亲的平反而获得政 治的解放,获得了想爱而不敢爱的恋人,也获得了母 亲 .然而,她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她以前对母亲的 错怪就永远得不到心灵的平静.这样不可逾越的 伤痕 就形成了.从革命以来到 文革 发展到顶端 的冤假错案以及与之相连的株连政策, 使许多家庭 分崩离析.亲情作为人类的底线, 为了革命是可以 舍弃的 ,却忽略了正常的人性生活. 有谁从小康之 家而陷入困顿的么 ,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 见世人的真面目 [ 3]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