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里红妆 2019-07-15

Schaad 等,2006).野油菜黄单胞菌柑橘变种另一菌系已被重新分类为褐色黄单胞 菌莱檬亚种(Xanthomonas fuscans subsp. aurantifolii)(B、C、D 组)和苜蓿黄单 胞菌枳柚亚种(Xanthomonas alfalfae subsp. citrumelonis)(E 组)(Schaad 等, 2006). 3. 检测 3.1 有症状植株的检测 柑橘溃疡病可通过观察营养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特征、血清学检测(通过免疫 荧光法(IF))、分子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对叶碟或离体叶片 进行生测来诊断.所有检测必须包含阳性和阴性对照(参考对照见

4 节). 3.1.1 症状 该病害一般在果皮、叶片、枝干和嫩梢上引起病痂或火山口状病变.柑橘溃疡 病症状全年可在苗木上发生, 夏末至秋 天嫩梢大量抽出的 时候在幼树上发生 (CABI,2006)(图1-4).在橘树长至盛果期时,该病零星发生,因为其时很少 有新梢抽出,而老叶片组织和成熟果实在自然条件下对柑橘溃疡病具有较强的抗 性.病害的严重程度还取决于寄主植物种类和栽培品种的感病性(Goto,1992). 果实上的症状.果实表面形成火山口状病变;

可能单个散布在果实上,或几个 病变一起发生,具不规则形状.在被侵染的幼果上可以见到树脂状溢出物.病变不 会深透外果皮. 枝条上的症状.在干燥条件下,溃疡病斑木栓化或呈海绵状,隆起,表面开 裂.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快速扩大,表面不开裂,边缘油渍状.在不太感病的品种 上,病健组织之可能形成一层病痂.溃疡病斑可用小刀片刮除粗糙表面,去掉表面 木栓化层,用光线投射到健康绿色树皮组织中深褐色病变来确认.取决于寄主植物 的感病程度,褪色区域形状可能不同,大小介于

5 至10 mm 之间. 叶片上的症状.叶片背面最先出现亮黄色斑点,随后叶片两面出现大量浅棕色 病变,并逐渐变粗糙、开裂和木栓化.溃疡周围可能有水浸状黄色或褪绿晕圈. 柑橘溃疡病在枝条、叶片和果实上形成的症状可能与侵染柑橘的其他细菌、真 菌或生理病害造成的病痂或叶斑类症状混淆.其他可引起与柑橘溃疡病类似症状的 DP 6:2014 限定性有害生物诊断规程 DP 6-4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细菌有苜蓿黄单胞菌枳柚亚种和褐色黄单胞菌莱檬亚种.这两种细菌寄主范围都很 有限,引起的症状发展较慢,且很少在果实上产生病变( Schaad 等,2005 , 2006).据报道,柑橘疮痂病菌(Elsino? fawcettii)引起的柑橘疮痂与柑橘溃疡病 症状相似,特别是在对柑橘疮痂病具有抗性的寄主种类上(Taylor 等,2002),但 一般而言,疮痂病斑比柑橘溃疡病的病斑更加干燥,也更不规则,而且有时候没有 特异性的黄色晕圈.柑橘疮痂病没有菌脓,可与柑橘溃疡病相区别. 3.1.2 分离 新鲜制备的样品提取物对从有症状的植物材料中成功分离出柑橘溃疡病菌至关 重要.植物材料应在采集后尽快分析;

也可在 4C8 o C 下储存待处理.当症状已经非 常明显或环境条件不利时,可培养的柑橘溃疡病菌细胞的数量可能很少,分离过程 中平板可能布满大量的腐生或拮抗细菌.应特别注意不要混淆柑橘溃疡病菌和成团 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菌落,后者也经常可以从溃疡病斑上分离到,并在 标准细菌培养基上产生形态相似的菌落.成团泛菌通常生长更快,菌落比柑橘溃疡 病菌的浅黄色/柠檬色菌落更显亮黄. 对致病生物进行分离时,可用病斑提取物在适宜的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培养,柑 橘溃疡病菌菌落在此类平板上具有典型的特征.目前还没有柑橘溃疡病菌专一的选 择性培养基. 将病斑在 0.5C1.0 ml 盐液(0.85% NaCl 无菌蒸馏水溶液,pH 7.0)中浸软,必 要时可事先用 1% NaClO 消毒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