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9-07-16 |
2011 年8月17 日星 期三电子信箱:mssp@rmfyb.
cn E E E E E E E E E E EO O O O O O O O O O OP P P P P P P P P P PL L L L L L L L L L LE E E E E E E E E E E'
'
'
'
'
'
'
'
'
'
'
S S S S S S S S S S S C C C C C C C C C C CO O O O O O O O O O OU U U U U U U U U U UR R R R R R R R R R RT T T T T T T T T T T D D D D D D D D D D DA A A A A A A A A A AI I I I I I I I I I IL L L L L L L L L L LY Y Y Y Y Y Y Y Y Y Y P P P P P P P P P P P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主办WWW . RMFYB . COM 责任编辑张娜 热线
电话:(010)67550720 析疑断案张艳玲聂 新国雇主应对其选任雇员的行为担责 关于二审民事案件发回重审标准的几点思考民诉法修改论坛内蒙古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民 司法实践个人独资企业诉讼实践问题探析 姚建军二审人民法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其受理的民事上诉案件作出发回重审的处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作了规定:认 定事实错误;
事 实不清、证 据不足;
程 序违法.同时,该 条亦规定在前两种情形下,二审人民法院还可以查明事实,依 法改判.但 是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二审人民法院是依法改判还是发回重审,法律却未给出具体明晰的划分标准,造 成二审法官对此认识混乱、把 握不一.一些本该在二审程序就能够解决的纠纷被发回重审,导 致诉讼迟延、增 加当事人诉累和审判资源消耗.同 时 ,在 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审判的公信力和司法的权威性.因 此 ,有 必要对二审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制度重新审视与反思,进一步明确发回重审的范围和标准,从而有效地发挥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功能,实现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
一、二 审民事案件发回重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剖析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发回重审的三种情形中,除了程序违法比较好界定外,其 余两种情况如何判断难以把握.因 此,在审判实践中常常引起上下级法院的争议,实际适用过程中亦产生了种种问题.通过对发回重审案件的观察和评析,我们发现二审案件发回重审的随意性和扩大化倾向值得引起重视.一是为了单纯追求结案率,把发回重审作为结案手段加以适用,延 迟了诉讼进程;
二 是案件当事人矛盾尖锐,处 理难度较大时,将矛盾下交而发回重审;
三是案件法律关系复杂,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存在一定难度时,通 过发回重审一推了之;
四 是受案外因素影响,为平衡关系而将案件发回重审;
五 是惧怕监督和责任追究,可 发可改的发回重审,推 卸审判责任.笔 者认为,产生上述种种问题的原因固然与二审法官缺乏责任与担当有关,但其主要根源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发回重审的标准的规定存在缺陷.法律规定缺乏明确性和科学性,必然导致发回重审的随意性.从 制度设计角度看,如 果一个案件被发回重审,这个案件的原一审判决肯定存在错误.但 是由于何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其 判断标准本身就是模糊的,加之有些案件事实二审法院亦无法查清,此 时将这些案件发回重审,必 然使原审法院不知所措,甚 至产生对立情绪,作 出与原一审判决同样的判决,出现相互 发 回 的 尴尬情况.在
2002 年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颁布前,一个案件被反复发回重审的情况时常发生,导致纠纷久拖不决.该司法解释限定了发回重审的次数,规 定一个案件因 事 实不清,证 据不足 只 能发回重审一次.再 次上诉后发现仍然存在此类问题,只 能查清事实,依 法改判.这一司法解释遏制了反复发回重审的混乱局面,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二审民事案件在发回重审中存在的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因 此 ,必 须彻底检讨发回重审的设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