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07-17

3 有关知识来辅助解读诗意 , 最大 的好处是可以 避免诗歌形象 多义 性、多样性 的困扰 , 可 以帮 助考生理清一首诗的内容思路 , 从而更 准确地 读懂诗意. (

2 ) 借助概念比较 , 突破审题关 口 为了适当降低 阅读难度 , 古代诗歌阅读 的 命题设 问往往 比较 具体 , 切人口较小 , 因此题 目中起 限制 作用 的关 键性 概念 往往 比较 多. 考生审读题 目时, 常常会忽略这些关键性概念 而审错题意.那么 , 如何纠正考 生的审题偏差 呢?一味强调 认真 显然于事无补 , 而让考生 习惯 于圈画出题 目中的重要概念 , 并借助类似 概念的比较来确定答题重点, 不失为一种值得 一试的好办法.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 【 例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 写有什 么用意?( 6分) (

2 0

1 6年全国课标 I 卷第8题) 在这一题 目中 , 对 于答 题起到 限制 、 提示 作用 的重要概 念有 前 四句 景象 用意 什么样 什么 等 .孤立地看 , 有时候我们很 难认识到它们 的限制、 提 示作用 , 但如果在 审 题时引入一些类似概念来 比较 , 问题可能一下 子就清晰多了: 前 四句 不是 全诗 , 它限制 了答题的对象范围 , 概括内容时要注意不能超 出前四句的范 围;

景象 不是 意象 , 它要求 答案应是一个综合叙述 的意境 特点 , 而不是罗 列意象 ;

用意 不是 意思 , 它要求不但要答 出前四句的内容 , 而且要分析前四句内容对 于 全诗主旨、 诗人情感 的作 用;

什么样 什么 不是 哪些 , 这说 明答案要点相对 唯一 , 答题 的重点不是要点 的简单罗列 , 而是答题点 的内 容逻辑 . (

3 ) 学会分析综合 , 提升答案逻辑性 分析综合 指的是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 . 在古代诗歌阅读题 的答案组织 中, 强调 分析 可以使答 案结合具体 的诗歌 内容 , 避免套话 、 空话答题 , 也可 以使答 案本身更 有逻辑性 , 更 照应题 目设问 ;

强调 综合 , 则 可以使答案更 有概括性 , 表达更加简洁有力.为 了让考生的 答案组织显现出应有的逻辑性 , 我们一方面要 拿高考真题 的权威答案给学生作示例, 另一方 面也可以要求考生每次组织答案时, 都参照 因 果推理的思维模式去检查 , 看看答案组织是否 能 自圆其说 , 形成一个 闭合 的逻辑链条 .下面 我们剖析一道高考真题的参考答案. 【 例2】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相比, 本 诗描写塞 外景 物的 角度有何 不同?请 简要分 析.( 6分)(2015年全国课标 I 卷第 8题)参考答案 :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 亲眼所见 , 而是 出于想象.从标题 可以看 出, 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 中;

开头 闻说 二字也表 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在这一参考答案 中, 我们可 以看到 , 整个答案组织呈现鲜 明的总分结构 : 并非作者 亲 眼所见 , 而是出于想象 属 于扣题 的总说 , 而且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

从标题…… 开头…… 则是对总说的具体分析说明 , 它们 紧紧扣住 了 非作者亲眼所见 出于想象 , 体现出极强的 因果呼应性 , 与总说形成 了闭合 的逻辑链条 , 而且它们 的语 言既紧密结 合了诗歌 的具体 内容,也有较强的综合性. 以这样的参 考答案为标 尺去衡量考生 的 答案 , 用这样 的分 析去指导考生 的答 案组织 , 考生的答案将会变得更有 条理 , 更有 逻辑 , 其 得分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管我们欢迎还是拒绝 , 古代诗歌 阅读选 择题还是来 了.从 教育测量学的角度说 , 选择 题 可以测量理解 、 运用 、 分析 、 综合和评价这 些高层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