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9-07-17 |
当采用砌块墙承重、楼(屋)盖采用木构件时,称为 砌块木结构 . 2.1.8 石结构 由石砌体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的房屋结构.当采用石墙承重、楼(屋)盖采 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时,称为 石混结构 ;
当采用石墙承重、楼(屋)盖 采用木构件时,称为 石木结构 . 2.1.9 木结构
2 由木柱、木构架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 、砖墙、石 墙等作为围护墙的房屋结构.主要包括穿斗木构架、木柱木屋架、木柱木梁房屋. 2.1.10 生土结构 由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作为主要竖向承重构件、楼(屋)盖采用木构件 的房屋结构. 2.1.11 结构体系 房屋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构件及其相互连接形式的总称. 2.1.12 木构造柱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设置的不 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木柱. 2.1.13 砂浆配筋带 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 在承重墙体中设置的不小于 60mm 厚的水平砂浆带,砂浆带中通长配置水平钢筋. 2.1.14 抗震墙 可用以抵抗地震水平作用的墙体(同时承受竖向荷载) ,墙体厚度及材料强度应 满足各章相应规定. 2.2 主要符号 MU――砖、砌块的强度等级;
M――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C――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 3 基本要求 3.1 房屋的层数与高度 3.1.1 农村危改房的层数、高度及适用设防烈度限值应符合表 3.1.1 的要求. 表3.1.1 农村危改房的层数、高度及适用设防烈度限值 竖向承重构件类型 承重墙体 最小厚度 (mm) 房屋最大层数 房屋最大高度 (m) 适用设防烈度 砖墙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 灰砂砖、水泥砖、混凝土砖
240 砌块墙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90 料石
200 石墙 片毛石
300 2 7.2
6 度(0.05g) ~
8 度(0.30g) 土坯墙
300 生土墙 夯土墙
400 1 3.9
6 度(0.05g) ~
8 度(0.20g) 穿斗式木构架、木柱木屋架 ―
2 7.2 木框架(木柱木梁式) 、井干式 ―
1 3.9
6 度(0.05g) ~
8 度(0.30g) 注:
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对带阁楼的坡屋面房屋应算到 山尖墙的 1/2 高度处;
2 适用设防烈度一栏括号内数值为设计基本加速度值. 3.1.2 农村危改房的层高应符合以下规定:底层层高不应超过 3.6m,二层层高不应超 过3.3m. 3.2 场地、地基和基础 3.2.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 3.2.1 选择对抗震有利地段或一般地段,尽量避开不 利地段,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对不利地段应由各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组 织勘明场地状况,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案后方可进行危改房的建设.
4 表3.2.1 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地段类型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一般地段 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 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 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 ,高含水量的 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 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3.2.2 地基为软弱土、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胀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 均匀土层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方案应根据当地土质条件、房屋层数、 荷载情况等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垫层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 3.2.3 所有类型农村危改房必须设置基础,同一房屋的基础不应设置在土质明显不同 的地基上. 3.2.4 对于墙体承重的农村危改房,宜采用无筋扩展基础,包括毛石基础、混凝土基 础、砖放脚基础、灰土基础等.一般情况下,除岩石地基外,房屋基础埋深(从室 外地面向下算起)不应小于 500mm. 当为季节性冻土时,基础埋深宜在冻深以下.冻土层较深时,可根据土层对冻 胀的敏感程度及当地经验综合考虑采取适宜的地基处理措施与基础形式. 3.2.5 对建房选址、地基和基础的质量安全评定,应作为基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 农村危改房总体质量评定与工程验收的重点内容之一. 3.3 建筑材料及使用要求 3.3.1 水泥、钢材等材料应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附有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严禁 使用过期和质量不合格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