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A003 2019-08-09
第3 8卷第2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 o l .

3 8, N o .

2 2

0 1 1年3月JournalofS i c h u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 M a r c h ,

2 0

1 1 论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及灾后开发利用 毛丽娅(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成都

6 1

0 0

6 8 ) 摘要: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名山,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 国家五 A级旅游区.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青城山道教 文化资源, 对于推动青城山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对青城山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进行梳理, 分析开发利用中 尚存的问题, 并结合青城山灾后重建, 提出一些深度开发利用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四川青城山;

道教文化资源;

灾后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F

5 9

2 .

7 7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5 3

1 5 (

2 0

1 1 )

0 2 -

0 0

4 4 -

0 7 收稿日期:

2 0

1 0 -

1 0 -

1 0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 编号:

0 6 D FWH

0 0 5) 之研究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毛丽娅(

1 9

6 5-) , 女, 四川乐山人, 哲学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是道教十大 洞天之 第五洞天 , 名曰 宝仙九室天 [ 1]

5 7 , 是我国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五 A级旅游区,

2 0

0 0 年1 1月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伴随着青城 山旅游业的发展和灾后重建, 世界遗产地如何进一 步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仍是需要深入思 考和研究的课题[ 2-3 ] .本文依据文献记载, 结合实 地考察, 对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及其深度开发利用 进行探讨. 一 丰富的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 青城山自古以山色清幽著称, 素有 青城天下 幽 之美誉.山中林木葱茏, 古树参天, 溪涧纵横, 山 润岩湿, 流泉常年不断.诗圣杜甫有 自为青城客, 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 丹梯近幽意 [

4 ] 卷十 的诗 句.宋代大诗人陆游以 云作玉峰时北起, 山如翠浪 尽东倾 [

5 ] 卷八 赞誉青城山.不仅如此, 道 教在青城 山长期孕育发展过程中, 留下了大量的道教文化遗 存, 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 1. 道教宫观建筑及楹联 青城山的古建筑以道教宫观为主, 道教宫观是 道士们修道、 祀神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如果说 洞天福地是一种较大的修行空间, 那么宫观则是较 小的修行空间 [ 6]

3 7

0 .道教认为, 道教宫观的建筑是 模仿天上神仙所居住的殿堂所建造的, 即是 法彼上 天, 置兹灵观 [ 7]

7 4

5 . 道教宫观建筑是道家、 道教 天人合一 思想的 具体实践.从 道法自然 出发, 青城山的宫观建筑 都以洞天福地的自然态势作为布局的基础, 往往依 山就势, 见水修桥, 因高为殿, 就洞为宫, 灵活布局, 不强求严格贯穿的中轴线, 而在隐、 藏、 幽、 奇上下功 夫.各宫观都恰好地融入峰、 峦、 坡、 崖、 涧之间, 不 仅在大环境上依山就势, 而且局部处理上不动山石 岩基, 建筑疏密得当, 错落有致.于是不难看出山上 宫观多是满山青翠中透出几点红墙青瓦.如位于青 城山腰的古常道观( 天师洞) , 山门建在高高的陡坎 上, 长长石级直通重楼叠阁, 两旁柳松挺拔, 青龙殿、 白虎殿掩映其间, 宫观建筑与自然山势相互协调, 整体布局和谐自然 [

8 ]

1 8

4 . 青城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 著名宫观 有建福宫、 天师洞、 祖师殿、 上清宫、 圆明宫、 玉清宫

4 4 等, 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这 些宫观建筑给青城山注入了道教文化气息, 打上了 道教神仙信仰的烙印.此外, 整个青城山景区有各 种风格和造型的亭、 桥、 坊、 阁百余处, 从山麓至峰 顶, 栈道、 丹梯、 石桥时相勾连, 亭阁、 牌坊星罗棋布 于游山道上, 供人游憩.亭阁的建造随景而设, 建筑 多取材自然, 不假雕饰, 枯树柱、 树皮瓦、 竹木栏, 与 山林岩泉融为一体, 朴实幽致. 青城山宫观中众多的楹联充分反映了道教文 化, 尤其是古常道观( 天师洞) 楹联石刻之多, 文辞之 优美, 书法之神妙, 道理之深邃, 都居道观之冠.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常道观三清殿题有《 道德经》 中的 名句,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和 地法天, 天法 道, 道法自然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十分严 重的今 天, 道法自然 的思想值得借鉴.三清殿楹联: 事 在人为, 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 退后一步自然 宽 , 引人深思.古常道观山门联: 胜地冠两川, 放 眼岷峨千派绕;

大名尊五岳, 惊心风雨百灵朝. 青城 山山门楹联: 看三十六峰, 雨晴浓淡元章画;

有百零 八景, 行吟顾步少陵诗. 气势恢宏, 生动描绘了青城 山的风貌以及青城山在全国名山胜水中的地位和影 响.老君阁楹联: 寡欲清心求道统, 无为自在嗣全 真. 倡导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 向, 劝诫人们抛弃那种过度的消费型价值观, 树立适 度消费观念.特别是四川通江李善济于清宣统二年 (

1 9

1 0年) 所撰书的青城山长联, 体制宏大, 气势磅 礴.原题 于天师洞, 今已移至建福宫后殿.每联197字, 全联3

9 4字.上联描绘青城山 纵横八百里 舆图 的壮丽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蜀地山水的热爱之 情, 下联以 上下四千年文物 为 中心, 历 数青城轶 事, 以抒怀古思幽之情和人生抱负. 2. 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法事中使用的音乐, 它是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城山道教音 乐历史悠久, 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声乐主 要有韵曲、 吟诵曲、 朗诵曲三种形式.其中, 韵曲是 一种旋律性强、 调式调性明确、 音阶形式 与曲体完 整、 采用咏唱形式演唱的道教歌曲.目前, 青城山道 教音乐中使用的韵曲仍保留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北 韵( 全真正韵) 和南韵( 广成韵) , 其中南韵极富四川 地方音乐特色, 以细腻含蓄见长.器乐有细乐和大 乐之分. 洞经古乐是道教音乐的流派 之一.一千多年来, 青城山洞经古乐一直在民间流行, 是正一教火居 道士在民间禳灾祈福时必备的仪轨活动.它始于唐 宋, 盛于明清.早期主要在文昌宫和民间法会演奏;

清晚期以后作为民间音乐, 在农村各种祈愿活动和 城镇社会活动中被广泛使用.近3 0年, 青城洞经礼 乐部、 青城山大道演艺团、 青城洞天仙乐团、 青城洞 经古乐团等团体, 就是以长期活跃在青城山周围的 道教及民间音乐家们为主组成的.青城洞经古乐保 存了大量唐宋甚至更久远的古乐, 是我国民间音乐 的活化石, 现存乐曲8 0余支.2

0 0 8年, 青城洞经古 乐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 成都道教音 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 青城山道乐与蜀派古琴亦相互促进.清 代著名的蜀派古琴大师张孔山于咸丰年间(

1 8

5 1-

1 8

6 1 ) 在青城山中皇观当道士, 张孔山在悟道的同 时, 潜心研究古蜀琴艺术.由他传谱的古琴曲《 流水》 , 创用了 七十二滚拂流水 曲技.此曲在1

9 7

7 年被美国录入镀金唱片, 由太空飞船 旅行者二号 带上太空.此外, 由他传谱的琴曲还有《 高山》 、 《 化蝶》 、 《 醉渔唱晚》 、 《 潇湘夜雨》 和《 渔樵问答》 等, 皆渗 透着道家的旨趣.青城山道人会古琴者不乏其人, 现存古琴两张[ 9]

1 6

5 . 3. 青城山丹道与气功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神仙思想中山中有仙的 信仰, 但不再局限于幻想去海中神山寻求仙药, 而是 把修仙和采药炼丹之地转向了地上名山.葛洪《 抱 朴子内篇》 卷四《 金丹》 云: 又有岷山丹法, 道士张盖 D精思于岷山石室中, 得此方也.其法鼓冶黄铜, 以 作方诸, 以承取月中水, 以水银覆之, 致日精火其中, 长服之不死. [

1 0]

7 8 而岷山第一峰即是青城山, 历来 是道教西蜀丹法的中心.青城山历代道士亦多以炼 丹出名.早在晋代, 青城山道士皇甫士安就著有《 养 生丹诀》 一卷.葛洪说, 古之道士, 合作神药, 必入 名山 [

1 0]

8 5 , 并列青城山为可以合作仙药的名山之一.炼丹道士以丹砂、 铅和其它药物、 矿物为原料, 放在炉鼎中烧炼, 以求制成 仙丹 、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