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过于眷恋 2019-08-10
121 Vol.

7 No.2 Apr.

2013 第7卷第2期2013 年4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2-20 [基金项目]2011 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

创智立德教育'

理论与实践研究 的研究成果(编号: 11YBA166). [作者简介]张卫国 (1956-),男,吉林德惠人,湖南女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哲学理论和社会管理学.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行的是客体 教育的方式,通俗地,就是工具性教育,因此实质 上是一种迷失教育本质的 非人化 教育.思想政 治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在对教育本质对追问 过程会发现,学术界对教育本质的定义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是无论怎么说,教育都离不开人,显 然教育是围绕增强作为教育客体,即学生的主体能 力而展开的.因此而言,教育本质问题就是如何形 成人的主体性.教育是人化过程,通俗地说是 成人 教育.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思维是成就人类 之本.教育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去思,善于思,创 新的思.这是教育的最基本问题.高校思政课是我 国教育体系最高层次教育中具有特殊使命的系列课 程,它从属于教育本质,也有其特殊的本质,不仅 要 成人 ,而且要 树人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 有善良博爱、担当责任、积极向上等等品格的好人, 这是该系列课程特殊的本质.善良的好人对社会进 步有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树立好人,最关键的问 题是要建德.思想政治教育是德化过程.思想教育 离不开正确处理 思 与 德 的关系,思是成人 之本,也是建德之根.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 课忽略了思维对于建德的共生与接力关系,表面上 看建德被逐渐重视和强化,实际上却在思维被弱化 过程中,建德失去自我成长之根,高校思政课失去 以思建德的特色,出现了生存与发展的危机.这是 一个不可莫视的沉重事实和重要原因.如何以思建 德,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反思的. 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以下忽视思维的 主要失误中吸取教训中,转化教育理念,实现教育 创新,值得深入研究.

一、德智分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人格难完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对社会人格的 教育和塑造.人格要素是人的主体要素的总称,它 反映了社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主体间关系、道德、 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多维度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 指出,党的教育方针要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 .[1] 在以前的教育方针中,曾提出过 劳 的要求,劳指的就是劳动技能.按照社会的 这些基本要求,人格要素包括了道德、智慧、意志、 审美、技能等基本方面.为了 成人 和 树人 , 高校设置了政治、心理、数学、美学等公共类课程, 以及按专业分类而设置不同技术种类等等内容的专 业课程.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品 格的教育任务,要培养学生们既适应社会又能引领 社会进步的社会人格,它是 以道德培养人的人文 素质的课程,其重点就是要铸造青年大学生健康的 社会人格. '

会开拓'

为'

键'

, '

能适应'

为'

康'

, 塑造学生那种能与和谐社会的四个方面特征相适应 的优秀品质,即引导他们养成具有明辨、有爱、守责、 创新等品质的社会人格,成长为有益于促进社会进 步的人 .[2]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教训之一:在单纯的道德 建德树人离不开启思睿智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反思 张卫国, 张霆(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不理想,应该与忽视思维教育有关.思维成就了人类,缺少 思维、没有智慧之德,是一种外在之德,他律之德,它是不能应对变幻的社会实践生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只有从转识成智,启思睿智入手,建设具有德性的价值思维,才能完成该课程所承担的建德树人,开发学生主体性 的基本任务. [ 关键词 ] 高校思政课;

启思睿智;

建德树人;

德性思维 [ 中图分类号 ]G416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673-9272(2013)02-0121-05

122 品德的 孤立教育 中逐渐放弃教育合力.长期以来, 在对于大学课程分类设置的理解方面,不仅有教育 界意识,而且还有社会权威意识都存在较严重的认 识误区,认为课程设置就是教育分工,教师应该恪 守其职.假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主张智育,就会被 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被斥为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政治 原则.就在这种具有偏颇性专业分工的社会潜意识 泛滥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变成了就道德而育道德的 孤行教育,放弃了其它可借之教育力量,丧失了教 育合力,教育资源的投入与教育效果的产出无法成 正比.这种孤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没有形成学生 强大的道德力量,反而在面对社会复杂变化时,他 们会显得束手无策.教育界和社会曾对中小学的德 育的 五加二等于零 的现象十分担忧,即学校五 天的正面教育被二天的社会教育消极面而抵消,这 说明了一个问题,学校的德育并没有转化为学生内 在的品格.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学生有效 内化的问题,同样在大学里很严重.高校思政课 始 于开课, 终于考试 的现象, 令人十分困惑, 发人深省. 中小学 五与二 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德育没 有与家庭和社会联手, 缺少必要延伸, 学校孤军难胜. 高校思政课 始学与终考 现象,其重要原因就是 没有把育德与育智、育美、育心等其他人格教育实 现有机结合,缺思缺智成了学生道德内化的最大障 碍.纵观全球,我们会看到,凡属道德治理比较好 的地区和国家, 道德治理都不是孤立而行的, 都有 刚性 道德制度来保障的,道德犯规会受到类似触犯 法律那样的严格处罚.例如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就是 如此.在我们这样缺少刚性道德治理的国家,我们 要创造社会发展必须的道德生产力,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再也不能固守陈规,必须要改变现行教育理念 和教学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能深入到学生内心, 转化为社会道德人格和社会人文实力. 要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效果,就必须改变人 格孤立教育的这种现状,转化为人格的结合教育. 高校思政课形成由来已久的人格的孤立教育,这与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缺少对 人、德、智 这一最 基本相互关系的清醒认识有关, 离开 人 去讨论 德 和智谁是第一? 这是无法把这个 谁是第一 的 问题理论清楚的.这也是长期以来德育学思维模糊 的重要原因.就作用而言,思维使人类从动物世界 分离出来,才有了人类社会,积思成 智 ,有智 的人类才能主宰世界.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西方的 智慧》中感慨到: 长盛不衰的好奇心以及热烈而 不带偏见的探索,使古希腊人在历史上获得了独一 无二的地位 .[3] 古代人况且能如此,现代人更应是 这样,在思索前进,在思索中强大起来.从发源上讲, 德在智之后,是人类强大以后所追求一种新的实践 和生活的方式.建德本意就在于教导人们以个体利 益服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社会利益,至少应该 是在获得个体利益时,对他人利益无损,从而保持 社会的协调与和谐,避免和消除内耗.从而可见, 德是维持人类、国家、团体持续强大的重要工具. 一个团体内讲德,这个团队就有了人文核心凝聚力;

一个国家内讲德,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比他国、 他民族多了一种更强大的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要 想持续强大,讲道德必不可少.以上论证想引出一 个结论,高校德育要与思结伴而行,从思的成果是 智 来讲,德育不能不成智,让学生具有能自我 生长力的 智德 ,这才是高校思政课走出德育困 境的新曙光、新途径.教育方针确定了 育人为本, 以德为先 教育原则,表达了两重意思:一是,育 人处在中心地位的,二是,以道德育良才是中国教 育的本色选择.其中并没有表达德育是孤立的,更 何况孤立教育是教育发展之大忌.高校思政课教育 教学不仅要与智育结合,还要与美育、心育相结合,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 以德为先 ,成就现实的人格. 现实人格是多人格要素的有机综合体,这样才能与 开放的、发展的、多重的社会相适应.

二、忽视思维:无人德育之症结所在 高校思政课的教训之二;

在忽略思维的 无人德 育 中逐渐丧失教育生机.所谓 无人德育 ,并 不是无视学生的生物体存在,也不是在教育权利关 系中,对学生的社会权利缺少尊重和爱护,而是指 的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 人本 的存 在,导致其主体能力的弱化和失落.在高校思想政 治课教育教学 无人 表现主要有,一是,工具理性. 鲜明阶级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角度具有片面性, 甚至有些极端,缺少人文关怀.在这样的视角下, 思想政治教育被当成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控制和意识 形态控制的方式,受教育被视为控制客体,被视为 物或工具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受教育者的主体 性和全面发展的问题难免不被忽视.这样的教育强 调的是 服从 二字,极少关注受教育者的思维成 长.在表象上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难以计数 听话 的好孩子、好青年,实际上是以被教育者自我心灵、 精神和思维成长的实效低下为代价的.社会事务管 理强调 秩序 ,可以以控制手段达到;

而思想管 理则讲究 心通 ,则要通过思想共鸣才能实现. 二是,思维被漠视.高校思政课漠视受教育者的学 习的心理成长规律,缺乏对他们学习心理被异化进 行修复的安排和措施.教育界对小学、中学、高校 的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长期以来没有进行统筹安排 和协调发展,反而做了违背人学习心理规律的安排,

123 导致学生产生了越学越讨厌这类学习的学习心理的 异化.事实也证明了,对于那些中小学未成年的、 且缺少感性社会体验的孩子,大讲连成年人都需要 用心去理解的抽象政治理论,如何避免不让受教育 者失去这类课程的兴趣,这是非常难的.而高校思 政课却并为没有这样的异化做好对接准备,而是像 现在的医疗界一样,对于下一级医院的检查、诊断 和治疗,上一级医院通常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和方式, 按自己方式重来一遍.教育过程所存在的这样的无 视思维健康成长、我行我素的倾向,这在高校思政 课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是常见不鲜的现象,当老师劝 诫那些在课堂上不认真学生的时,会听到学生这样 一种回答, 我们在中学,听政治教师已经讲过了 , 遇到这种情形,老师会有挫折感和困惑感,但却很 少责问自己.人类学习心理上表现出这样一个特征, 熟识了东西,再去重复,心理上就会产生厌烦,关 注和感受度会逐渐衰减,从而失去对此类东西的兴 趣.如果我们放开视域,重新去体会西方发达的素 质教育改革,看到他们的教学中常引入游戏活动方 式,倡导快乐学习,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并不在乎他 们的能记住多少东西,而是关注学习的兴趣、习惯、 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 注重人性向公共理性回归. 三是, 理想被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 缺少层次性,脱离了学生的 多元价值 生活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推崇 榜样示范 ,但是所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