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9-08-01

一、试题及答案

二、试题分析

三、答题分析

四、教学建议 27.

(8 分)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 分别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填 "能" 或 "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 . 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分) 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2分) 不能(2分)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2分)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真实的实验情境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过程中对脊蛙进行的不同部位不同方法的操作,重点考查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中所形成的结构与功能观,并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7.(8 分)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 分别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 必修二神经调节部分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动物生理学的相关实验,本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有的教师仅在遇到相关实验题的时进行过粗略的讲解,所以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题干中的实验信息比较陌生,题目难度较大. 第1小题和第3小题考查的是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因,而第2小题考查的却是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学生对不熟悉的实验题的畏惧感会导致无法充分理解题目的指向,审题不清无法区别三道小题的答题关键词而严重丢分.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填 "能" 或 "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 该实验设计巧妙,在脊蛙处理过程中不同部位分别运用了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捣毁乙的脊髓",其中剥去、阻断、捣毁这些处理过程需要学生认真区别其程度和产生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填 "能" 或 "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 学生答题过程中对出现的不同实验现象应使用不同词语进行表达,如"感受器缺失"、"传入神经要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神经中枢被破坏"等科学规范的用语.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生物学素养也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科学严谨用词准确的答题. 本题的评分细则是根据改卷过程学生出现的各种答题情况,不断完善得出的.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 . 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分) 第(1)小题满分2分,平均分0.86分.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能分析出剥去皮肤会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但在答题过程中不了解皮肤和感受器的关系应是"感受器分布在皮肤上或皮肤上有感受器",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科学严谨的表达才能培养出学生科学严谨答题的好习惯.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 . 第(2)小题满分2分,平均分只有0.12分.原因主要是该题转为考查实验结论的总结和归纳,而学生审题不清和惯性思维下却仍同第1小题一样在分析原因.其次不理解题目中"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给出的信息是指传入神经的结构可能完整,却无法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得出结构和功能的联系.最终无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即传入神经和反射活动之间的联系――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 0.5% 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 . 全省屈指可数的学生答出了标准答案"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另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可以答出"传入神经的完整性(或正常)是反射活动的基础(或必要条件、所必需等)".本题相对较低的平均分提醒我们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解题训练中反复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 (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 0.5% 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填 "能" 或 "不能") 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 . 第(3)小题满分4分,平均分2.33分.丢分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空答案"不能"未按要求书写.第二空又是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的分不清楚"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哪个是反射弧结构的组成部分,有的不理解题目中关键词"捣毁脊髓"是对神经中枢的破坏和损伤,而错误表达成"缺失了(没有了、失去了)神经中枢"而不得分. 不能(2分)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2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9年高考命题的最新定调表明: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中,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

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对高考题的最新定调,也根据今年高考中必修部分的大题全部都以实验为背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实验题比重最大这一现实.围绕着实验展开的方方面面考查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大多数学生的失分点.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课本实验逐一仔细复习到位;

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原理题、实验设计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还要强化训练学生做到科学严谨的表达和描述. 高考题虽然会出现新颖的资料,以及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等作为命题的背景,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离不开教材知识,同时我省的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强化记忆描述生物学现象的生物学术语、结论性语句、经典实验原理及研究方法和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所以注重教材、夯实基础仍是复习之根本. 今年27题的答题情况,充分体现出我省学生在语言表达功底上的不足.有的学生摘取题干原文答题牵强附会,有的学生答案上下句之间毫无逻辑,有的学生遍寻不到合理严谨的词语进行描述,更有学生专业词语书写错误而不自知. 作为老师我们在自己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有准确科学严谨的表达,其次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说出来,写下来,老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不但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还要做好正确的示范. 综上所述,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能把高考全部的希望只寄托于高三最后一年的冲刺和拼搏,从高一高二开始我们在认真落实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要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真正有效地从课堂开始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