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 2014-02-03 |
二是由于人类计算能力的有限性,对各个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精确计算也是不可能的;
三是经理不一定具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偏好函数.因此,西蒙认为企业目标的恰当假设应该是获得满意利润(satisfying profit),而不是最大化利润(maximum profit). 此外,还有马里斯(Marris)的 企业成长率最大化 假设,职工人均收入最大化假设等.但根据这些假设建立的企业行为模型,只是对利润最大化假设下企业行为模型的适当补充,而不是替代,不同的模型只是适用于不同的分析目的 (2)确定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原因 尽管对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假设颇有争议,我们仍然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因为这一假设与别的假设相比,具有很多的合理性和解释性. 第一,企业所有者仍是企业利润的最后归属者.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所有者仍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而企业的利润最后总是归属企业的所有者事实上,不论任何形式的股份制企业,也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所有者尽管可能对企业的经营者不加干涉,也可能容忍利润的暂时低迷,但绝不会任用一个对企业利润不太重视的经理来管理企业.而且,利润下降意味着股票红利的下降,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往往会选择 用脚投票 (抛售股票)的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董事会会不满足于目前的经营状况而改组经理班子,这样经理就面临着 下岗 的危险. 第二,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其他一系列目标的根本保证.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高度竞争性的,如果某个厂商出于某种原因忽略了利润,进货成本比别人高,生产方式落后,不重视技术创新等,那么,该厂商的成本就会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成本,企业就会发生亏损,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所以,出于企业生存发展的考虑,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一个现实而合理的假设.同时,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利润支撑,企业的其他好多目标也难以实现. 第三,经理的行为受劳动力市场的制约.无论是投资者对经理的监督制度,还是激励机制,都不是完美的,无法起到完全约束和激励经理行为,达到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一致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劳动力市场的制约,不管经理人员存在何种动机,其行为不大可能偏离企业以利润最大化目标太远.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益太差,该企业很容易被人收购,或者董事会不满足于目前的经营状况而改组经理班子.如果经理出现多次经营不善而被企业解雇,其很难再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而相比较而言,一个具有良好经营效益背景的经理,则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并获得更高的报酬. 总之,即使厂商的经营有多种目标,利润极大化目标假设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一个良好的近似.这不仅因为在利润最大化假设之下,经济学家可以建立较为完美的理论模型来研究微观经济的各种问题,而且,一种理论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它的解释性和预测性(即外界情况发生变化后厂商的反映),利润最大化假设是符合这些要求的.因此,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依然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当然在现实中具体分析某个厂商时,可以参考别的目标. 专栏:9―1 非私有制企业的目标 经济学研究偏重于私有企业的行为,通常假定这些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现实中,即使是欧美等私有制发达的国家,也存在一些公有制形式的企业,如合作制(cooperative)企业、员工管理(1abor―managed)或员工参与(1abor―Participated)的企业,也有部分国有企业(state-owened enterprises,SOE)或公共企业(public enterprises)[ 在英国把股票上市的私人企业称为公共企业或公众企业,不能把它们与国有企业或政府企业相混淆.],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存在大量的公有制企业.这些企业的目标、行为和绩效与私有企业不完全相同,也需要在理论上加以研究. 西欧国家存在很多的生产者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中,实行 一人一票 的民主制度,工人雇佣资本并控制着企业.员工参与制企业是员工部分所有或控制的企业[ 中国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这类企业.],具体可分为员工管理的企业和参与制的企业,区别主要在于员工对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方面的差异.这类企业的数量多又增长很快,例如,1976年至90年代中期,美国有涉及700万员工的5000多家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开始变成由员工部分所有的企业英国也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形成相当数量的员工参与制企业.其他如法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均不断形成这类员工参与制企业.解体之前的南斯拉夫实行的工人自治体制,实际上也是属于员工参与制企业的形式. 1958年,沃德(B. Ward)在他的创新性论文中指出,员工管理企业的目标是追求人均收入最大化.可以假定员工管理企业面对的是竞争性产品市场和竞争性要素市场,从而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资本租金和固定工资,即: Π=pX-rK-wL (9.1)其中,X为产量,p为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