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山南水北 | 2017-09-29 |
2200 3278
3900 4000
3400 2870
3400 4800
6000 6411 请回答(1)上表反映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夕,通货膨胀极其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1949年解放之前就只能买50万分之一两大米,物价平均上涨36807亿倍.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仅铺设了 两万多千米铁路,而且只有1.1万千米可 以勉强行车. 材料分析: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新中国该怎么办? 材料: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
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 ①1949年,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向总崩溃. ②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巨大. 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①建国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 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钢棉原油 1.639亿吨 49% 9.3% 130.4万吨 193% 53% 135万吨 754% 46.2% 44万吨 272% 思考:同1949年比,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2年,国民经济形式基本好转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①建国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 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②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化提 上日程.
2、方针: 材料分析: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如何实施?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比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基本方针:"一化三改造". 实施:"一五"计划.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①建国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 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②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化提 上日程.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3、实施: "一五计划"(1953年)
4、成就: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条件方针实施 ――"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①建国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新中国的当 务之急. ②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化提上日程.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3、实施: "一五计划"(1953年)
4、成就: 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方式 项目 目的 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合作化途径,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合作化途径,参加手工业合作社. 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实行公私合营. 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②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